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意象绘画体系中的工笔画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0569665
  • 作      者:
    王锦霞著
  • 出 版 社 :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内容介绍
  当代工笔画已进入八百多年来复兴的一个黄金时段。在许多大型展览上,工笔画后来居上,已占中国画坛半壁江山,对水墨写意画甚至有压倒之趋势。但由于当代工笔画的兴起受现代美术教育、中西结合及多种外来艺术的影响,此种工笔画的发展是否健康正常?近年来,在工笔画创作领域批评声四起,“写意精神”的提倡,都对工笔画现状及发展提出了迫切的要求。《中国意象绘画体系中的工笔画》针对上述现实需要,把工笔画纳入民族绘画的意象体系中,在与该系统内部写意画的参照对比中,试图分析与研究什么是意象和意象绘画系统,工笔画在该系统中的存在状态及特征,工笔画在历史上的主宰地位和衰落,工笔画在现当代的崛起,今天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对意象系统的回归,以及从意象角度发展的多种可能。本课题研究认为,工笔画与写意画是中国意象绘画系统中重要的两个构成部分,它们分别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构成各自的主流地位。两者既有属于意象系统共有的本质特征,又有各自自成支系的不同特点。两者之间有融合渗透的性质,但没有高低隶属的关系。本课题认为,立足于意象系统的本质特征,吸收系统内其他艺术之长,融合外来艺术合理成分,从意象思维角度做多向探索与发展,当代工笔画一定会迎来灿烂的未来。
展开
精彩书摘
  《中国意象绘画体系中的工笔画》:
  所以详录此段,是因为天才少年王弼关于意象关系的这段论述实在太精彩,他把两者关系说得非常透彻。在这段论述中,王弼认为言、象(此处指卦象)因皆出于意,故三者问关系密切;因为有这种密切关系,当然可以逆向反溯,寻象即可观意;虽然三者关系密切,三者在这种密切关系中又各司其职,互不相同,不能混淆;三者虽不同,且有关系,但三者关系是种辩证的关系,是忘言得象、忘象而得意的关系。也正因为有这种密切而辩证的关系,所以结论也在其中了:“故立象以尽意,而象可忘也。重画以尽情,而画可忘也。”
  在其《老子指略》中,王弼阐发老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观点对理解“意象”也极有帮助。他说:“夫物之所以生,功之所以成,必生乎无形,由乎无名。无形无名者,万物之宗也。……故象而形者,非大象也;音而声者,非大音也。然则四象不形,则大象无以畅;五音不声,则大音无以至。四象形而物无所主焉,则大象畅矣。五音声而心无所适焉,则大音至矣。无形畅,天下虽往,往而不能释也;希声至,风俗虽移,移而不能辨也。”
  在此段话中,王弼解决了《老子》中一个困难的命题。老子说,“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此话在抽象的哲学中可以成立,但要落实到美学中,却遇到一个矛盾的结论,要落实到艺术之中则更不可能。因为艺术不可能绝对虚无。王弼在此处虽然承认无形无名为万物之宗,承认可感知的形、音皆非大象大音,但完全割裂大音大象与可感的音象之关系,则大音大象也不能畅、不能至而无法感知。解决的关键在于“四象形而物无所主焉,则大象畅矣。五音声而心无所适焉,则大音至矣”。亦即不要把自然万象’当成自然万象本身,天地万物只是道的载体,当我们观照天地万物而澄怀味象、心怀高远之时,对道或许就有所体认了。这样,王弼解决了老子哲学之天道与艺术必须关注的万物间的辩证联系。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1.1 工意分离现状及工笔画的西化倾向
1.1.2 工意分家之历史渊源
1.1.3 工意皆属统一的民族绘画体系
1.2 研究现状
1.2.1 工笔画与写意精神关系之研究
1.2.2 工笔画与意象体系关系研究
1.3 本课题研究思路与突破

第二章 中国绘画史中的工笔画与写意画
2.1 中国绘画史中的工笔画
2.2 中国绘画史中的写意画

第三章 中国艺术的意象体系
3.1 什么是意象
3.2 中国艺术意象体系
3.2.1 中国艺术中的意象
3.2.2 中国古代绘画中的意象
3.2.3 中国古代工笔画中的意象
3.3 中国意象绘画体系的构成
3.4 中国意象绘画体系中的工笔画

第四章 当代工笔画创作中的意象倾向
4.1 当代工笔画的崛起
4.1.1 工笔画在元明清的衰落
4.1.2 工笔画在20世纪的崛起
4.1.2.1 科学写实思潮的支撑
4.1.2.2 “新中国”成立、“新年画”运动、“改造旧连环画”运动对工笔画的促进
4.1.2.3 “新时期”外来美术倾向对工笔画的影响
4.1.2.4 工笔画自身的开放性与融通性
4.2 工笔画在新时期的崛起
4.3 当代工笔画的现实状态
4.4 当代工笔画向意象传统的回归
4.4.1 写意性的倡导
4.4.2 意象传统的回归及多向发展的可能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