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主义丛书:书法与当代艺术(修订版)》:
首先,当美术与影视等视觉艺术形式面对着当代社会变革和文化转型中所出现的种种社会、历史问题时,可以采取各类不同的直观或直面的方式,参与并承担起文化重建的思考,而前卫的书法,则由于其艺术本体的限制,只能在以本土文化传统为针对的层面上起步,凭借一种抽象的思维方式,延伸其对于文化价值清理的热情与思想状态。隐晦与形而上意味的话语阐述是辩论它在当代艺术中的合法性与可能性的基本途径。同时,也正因为前卫书法无法、也不可能在当代语境中寻找到直接对应的现实图景,因此它一方面在语言力度上,难以产生有效的现实依据和时代的功能,另一方面,也在现代“艺术”形态的外延上遭遇了界限的犹豫:它或者落入自我本体错位的虚无,也或者成为追逐当代表现艺术的影子。
其次,尽管书法的艺术传统几近消逝,但它的文化样式却仍然有着强大的惯性和张力。处于日常现实中的实验书法,既为一个书法传统的现成制度所贬抑,也为一般大众由于蒙蔽于习俗观念而拒斥。尽管目前在书法的国家级展览中,已经颇有姿态地接纳了“现代派书法”的存在事实,并给予相应的奖项,但从实质上看,这一事实与其说是宽容地接纳,倒不如说是策略性地“收编”。因为实验的前卫本质,正是不为普遍性所接纳的边缘性存在:如果一个前卫意识的思考能够被普遍接受的话,那么,它的精神动机与观念的真实性就大有值得怀疑之处了。
再者,就目前实验书法的自身状态而言,当它进入于当代艺术的环境时,其观念涵量的承载力限制、图式形态可能性的匮乏以及当代话语阐释“挪用”的刻意,都使它难以获得整体性的解构力量和成熟姿态。相反,在整体的松散集合中所充斥的大量误读与投机的先锋卖弄,更使它往往难以彻底摆脱那种自我毁灭的异化品质,而让人产生价值与意义消融的莫名感叹。与此相关,实验性书法就必然将在当代艺术批评的视野中流失,使它的当代性发展尤其缺乏一种理论背景的提升,因此,它的层次差异及其在现实中寻求“艺术”意义与价值的努力,也就在普遍话语的漠视中被混淆为同一类型的初级“试验”。而从更深一层的意义上讲,理论与批评的“失语”,几乎是反映了一种在此领域中有关“知识空缺”现象的出现。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