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棉塑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9002237
  • 作      者:
    罗晓琳著
  • 出 版 社 :
    中国文联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内容介绍
  《棉塑》重点介绍了棉塑的历史、工艺、流派、名家、名作等,图文并茂,雅俗共赏。生动形象的故事、惟妙惟肖的图片、精心演绎着传统闺中的女红艺术,使之走近大众的视野,登上国际的舞台。
展开
精彩书摘
  《棉塑》:
  棉塑的主要材质是棉花、布和丝绸。由于中国农耕文明的发达,桑蚕业和棉花纺织文明的发展,为棉塑的出现提供了物质条件。数千年间“男耕女织”的社会形态造就了人民衣食的生活基础。以农耕文明为主体的多民族文化,文化多样性,造就了文化多元化。这种文化内涵所形成的艺术精神和艺术品格,在中国女红所形成的文化形态和样式中得到了集中体现。
  经过数千年的延续、衍化,逐步形成了其独特的人文价值,并成为社会礼教及风尚的文化象征。这是中国灿烂文化中的独特现象。
  棉塑工艺制作的材具与缝制技术较为专一,以手为巧、以技为美是最高的追求,棉质的本质也可解为其质地就已表达了品质的质朴和诚信,质朴的本色和率真,单纯、朴素的形式是质朴的,所以任意棉的一种材料也能在手里因材而施艺,将内心世界和想象力的种种诉求,做出充分的表达。各个阶段的技艺传授以手对手的言传身教为主。
  我国是世界上种植棉花较早的国家之一,公元前三世纪,即战国时代,《尚书》《后汉书》中就有关于我国植棉和纺棉的记载。古代著名的阿拉伯旅行家苏莱曼在其《苏莱曼游记》中记述,在今北京地区所见到的棉花,还是在花园里被作为“花”来观赏的。
  《梁书·高昌传》记载:其地有“草,实如茧,茧中丝如细纩,名为白叠子。” 目前中原地区所见最早的棉纺织品遗物,是在一座南宋古墓中发现的一条棉线毯。元代初年,政府设立了木棉提举司,大规模向人民征收棉布实物,每年多达10万匹。后来又把棉布作为夏税(布、绢、丝、棉)之首,可见棉布已成为主要的纺织衣料。人们越来越看出棉花作为絮衬和纺织原料的优越性。《农书》对此作了较全面的评价,说棉花是“比之桑蚕,无采养之劳,有必收之效。埒之臬苎,免绩缉之功,得御寒之益,可谓不麻而布,不茧而絮。”“又兼代毡毯之用,以补衣褐之费。”元以后的历代统治者都极力征收棉花棉布,出版植棉技术书籍,劝民植棉。到了明代,棉花已超过丝、麻、毛,成为主要的纺织原料。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说:“棉布寸土皆有”,“织机十室必有”,由此可知当时植棉和棉纺织业已遍布全国。清末,中国又陆续从美国引进了陆地棉良种,替代了质量不好产量不高的非洲棉和亚洲棉。
  现在中国种植的全是各国陆地棉及其变种。棉花花朵呈乳白色,开花后不久转成深红色然后凋谢,留下绿色小型的蒴果,称为棉铃。棉铃内有棉籽,棉籽上的茸毛从棉籽表皮长出,塞满棉铃内部。棉铃成熟时裂开,露出柔软的纤维。纤维白色至白中带黄,长约2至4厘米,含纤维素约87-90%。棉花产量最高的国家有中国、美国、印度等。
  “棉塑”人物从内到外采用洁净天然高档环保材料,采用药棉,它洁净、丝长,滞涩不光滑,容易捏和造。肌肤有弹性,人物可随意重新变姿造型,又不易损坏很有亲和力。棉花作为传统的保暧材料,由于棉纤维细度较细有天然卷曲,截面有中腔,所以保暖性较好,蓄热能力很强,且不产生静电。纯棉花在阳光的照射下,会使棉花纤维的弹性恢复,伸长,纤维中蓄热能量多。因此,经过太阳照射后的棉塑机体厚度会明显增加饱满,摸起来非常柔软,棉花使人感觉贴身、贴心的温暖、柔软,伴着淡淡的太阳的味道,让人很有亲和力。无寄生病菌,自然环保。棉花是纯植物纤维,无营养成分,不易滋生细菌。绿色环保,低碳环保,纯天然的可再生资源。
  棉是纯天然材料,无异味,大多数人能接受,特别是纯棉的,不伤皮肤,手感好,柔软舒适,缩水性强。全棉的质感让人能亲手触摸到温暖呵护,棉质布艺的触感轻柔,都能让人感受到最温柔的呵护,舒适贴心。棉质的装饰物,可以让整个卧室变得丰富、舒适。纯棉针织都是棉线纤维进行纺织而成,而且纺织方式是针织(纺织方式有针织和梭织两种),斜纹棉是织物组织的一种,其他的还有平纹,缎纹。斜纹的比平纹柔软,光泽也好于平纹,但牢固度稍差。精梳棉是一种纤维,是去除棉纤维中短纤维而留下的长的纤维,做纱线用的,织出来的东西,手感好,光滑,轻薄,而且质量比其他的要高。棉类混纺,是指棉和其他混合,比如棉涤,棉和涤各占一定比例。混纺的手感及特性要看成分。用棉花塑人体所包含的内在活力,体现丰富的思想感情和微妙变化方面,优于任何其他材质。成分不同手感就不同。不同的材料表现的质感不同,大胆选择,要看表现效果需要。
  ……
展开
目录
前言
壹、概述篇
1.艺术特性和风格
2.从艺者所需的艺术准备

贰、历史篇
1.图腾崇拜——忉发期的棉塑
2.礼仪必备——继发时期的棉塑(一)
3.民俗——继发时期的棉塑(二)
5.民间艺术——成熟时期的棉塑

叁、造型篇
1.巧塑风韵
2.施色竞风流

肆、工艺篇
1.制作材料
2.制作工具
3.制作流程
4.工艺技巧
5.制作要则

伍、名人名作篇
肖 英 历史人物棉塑
赵翠仙 袖珍型棉塑
赵素珍 虎头鞋
曹风英 井秋红“曹氏香包”
丁维桂 敦煌和少数民族棉塑
黄肖琴 广西绣球
李俊英 山两民俗棉塑
王振霞 民间“娃娃王”
丁维平 微型“动物园”
杨雅琴 山西“摇又狮”
李晓雯 乡土福娃娃
许月芹 虎头鞋、帽
王桂安 “鹤”专业户
张 宁 山东布老虎
单秀梅 新疆“龟兹情”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