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水光潋滟:华人合唱经典作品选集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10967327
  • 作      者:
    文盛伯编著
  • 出 版 社 :
    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作者简介
  文盛伯(John Winzenburg)博士现任香港浸会大学音乐系副教授,香港Cantoria合唱团和香港浸会大学合唱团指挥,香港新音乐乐团常任指挥。他所指挥的合唱团在国际性合唱比赛中、在中国周边地区的合唱群体中、以及在香港的创新性合唱表演中均享有较高的声誉。文盛伯作为一名活跃在国际舞台上的指挥家和学者经常举办指挥工作坊、各类讲座以及担任指挥比赛的评委。他毕业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和爱荷华大学,获乐队与合唱指挥的博士学位。之后,于2004-2005年之间,他作为富布赖特博士后奖学金的获得者在北京中央音乐学院进行了为期一年的专题研究。他的研究焦点主要在中一西交融的音乐作品,以及中国的新合唱作品。他的研究成果发表在Perspectives of New Music(《新音乐观察》)、Twentieth-Century China(《20世纪的中国》)、Asian Music(《亚洲音乐》)、CHIME(《磬》)和《中央音乐学院学报》等国际知名的刊物上,其著作被麦克米兰(Macmillian)和密西根大学出版社出版。
  文盛伯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学习中文,曾获东亚研究专业方向的学士学位。之后曾在中国各地和日本学习和工作了十六年。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合唱音乐在这个大的国家的体系中,通过移植西方合唱音乐的支柱而获得了发展,而西方音乐在1900年之前对于中国的传统来说并不重要。最根本的是起初对四声部合唱的采用。中国合唱音乐还效仿小型和大型音乐的体裁——例如合唱歌曲和康塔塔——以丰富其内涵。与西方的结构、和声、曲式一道,合唱也渐渐地接受了美声唱法。但是,同样重要的是在原则上还刻意追求中国传统的内涵。中国合唱曲目不仅以其直接或间接地运用民歌中的元素而值得一提,其地方性音乐及歌词的巨大多样性也很突出。普通话是中国的官方语言,是在中国的合唱作品的演唱中使用的最为广泛的语言,但也有许多歌曲采用地方的方言演唱,代表着不同的族群和地理区域。中国的声乐体裁还在民歌、劳动号子和山歌的改编中反映了社会传统。传统的演唱方式也被使用,比如某些作品中使用了戏曲唱腔的演唱方式。
  所以,中国合唱音乐成为了地方的、国家的和国际的各种形式的交汇点。如同作为一个整体的中国音乐,这些体裁在过去的80年间伴随着重大历史事件而相互影响着。在那些动荡频繁的年代中,合唱曲目发展出了三种主要风格:(一)用西方古典——浪漫主义音乐语言来阐述中国的民间音乐旋律;(二)高度强调中国民间音乐风格,强调西方以及前苏联浪漫主义的影响;(三)高度强调地域风格、声乐化和音乐性的结合。这三方面特点构成了本选集收录作品的基础,它们在很多方面与现代中国历史上的节点相联系。
  中国作曲家起初开始学习西方音乐是在1949年之前的几十年,对他们来说,西方巴洛克、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特征是“新奇的”,因为这些风格代表了通往“现代化”之路,而这恰恰是对于强国以御外敌的目的来说是十分必要的(见《垦春泥》)。在中国合唱音乐发展的初期阶段(20世纪初至20世纪中叶),作曲家一般是把中国民间旋律或是用中文演唱的旋律以西方古典一浪漫主义的风格表现出来;歌词会涉及各种政治和社会话题,也包含抒情的或叙事的主题和宗教的内容,而它们在音乐上则常常仅限于民歌旋律的使用和作品中隐含的民间风格,以此来体现中国性。旋律被框定在西方和声中,辅之以半音的适度使用,且常以钢琴伴奏,直到1949年后才发展出无乐器伴奏的作品。
展开
目录
序言
致谢

半个月亮爬上来
说明
乐谱

茶山情歌
说明
乐谱

仡佬欢歌
说明
乐谱

垦春泥
说明
乐谱

牧歌
说明
乐谱

跑马溜溜的山上
说明
乐谱

青春舞曲
说明
乐谱

水调歌头
说明
乐谱

水光潋滟
说明
乐谱

小河淌水
说明
乐谱

小黄鹂鸟
说明
乐谱

阳关三叠
说明
乐谱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