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第一书·通天神箭:火箭》:
埃斯诺·贝尔特利,出生于巴黎。大约在1907年,埃斯诺·贝尔特利开始进行航天学理论研究,为广泛传播航天学思想,他于1912年2月和11月分别在俄国的彼得堡和法国巴黎物理学会发表演讲,宣传他的航天学理论。这篇演讲当时引起很大的震动,它同齐奥尔科夫斯基1903年发表的那篇论文具有同等伟大的意义。他们的这些论文被看作是航天学诞生的标志。
1957年12月6日,埃斯诺·贝尔特利在法国去世,享年76岁。
在德国,科学家赫尔曼·奥伯特早在1923年就在其论文《飞向星际空间的火箭》中,创立了火箭的数学理论,提出了关于火箭结构和高空火箭的设想。
1927年,受奥伯特的鼓舞,德国的火箭爱好者成立了宇宙旅行协会,并开始制造一种小型液体推进剂火箭,即奥伯特设计的“锥形喷管”也叫“锥形发动机”。这种发动机采用钢制壳体,内壁衬有厚铜板,推进剂为汽油一液氧。1930年,“锥形发动机”在试车台上进行了90秒的点火试验,消耗6千克液氧和1千克汽油,产生了7千克推力,成为德国火箭技术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接着,协会开始制造一种小型火箭“米拉克”。这种火箭用铸铝制成,内部靠近底座的地方装有一台尖锥形的火箭发动机。在一个废弃的陆军军火库,被会员们称为“火箭飞行场”的试验场上,协会进行了“米拉克”飞行试验。此后,鉴于“米拉克”不断发生问题,协会又设计了“推进器”火箭。
这种火箭的发动机是新设计的,箭体尾部装有4个稳定翼。1931年5月,“推进器”进行了飞行试验,它上升到61米空中,飞行距离610米。同年8月,一种新型的“推进器”火箭制成,它的推进剂贮箱不再采用并联式,而是改为串联式。第一枚新型“推进器”火箭飞到了1006米的高度。10月,“推进器”在另一次试验时上升到1500米,飞行距离1000米。这次火箭试验取得了极大成功,一家电影公司派出的拍摄小组拍摄了火箭飞行的镜头,给德国公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消息传到美国后,受到美国火箭学会的高度赞扬。
宇宙旅行协会成立初期的主席是容克斯飞机公司工程师约翰尼斯·温克勒。他从1925年就开始研究火箭推进问题。1931年,他和助手设计的一枚重3.18千克、用甲烷一液氧做推进剂的火箭HW-1号进行了首次发射,火箭上升了3.05米。三个星期后,温克勒为火箭加装了稳定尾翼,结果火箭上升到90米。这是欧洲试验成功的第一枚液体火箭。
在HW-1火箭试验成功的鼓舞下,温克勒制造了一枚更大的火箭。火箭名为HW-2号,高1.9米,推进剂阀门是用铝镁合金制造的。他预计火箭可以上升到5000米的高度。但是,1932年10月2日,当温克勒小组为火箭加注推进剂时却意外发现,推进剂阀门是漏的。面对骑虎难下的局面,他们决定冒一次险,在发射前用压缩氮气对整个火箭进行了吹除,但是吹除得很不彻底,火箭蒙皮、贮箱和燃烧室之间还残存着很多爆炸气体,结果火箭被炸成了碎片。如果这次HW-2号火箭成功的话,德国的火箭技术有可能走出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
德国宇宙旅行协会成员马克斯·瓦利尔是德国另一名早期开展火箭研究的科学家。不过,和别人不一样,瓦利尔认为,实现宇宙航行的道路应当一步步进行,先是火箭汽车,然后是火箭飞机,最后才是宇宙飞船。因此,他坚持要先在汽车上试验火箭发动机。
1930年,在其他工程师和技师的协助下,瓦利尔制造了一台小型发动机进行试验,结果这台用酒精和液氧做推进剂的发动机产生了8千克的推力。接着,瓦利尔把它装在一辆汽车的底座上,然后开着它进行试验。由于坚持用汽车试验火箭发动机,马克斯·瓦利尔未能成为欧洲第一个发射液体火箭的人。
在短短五年内,德国宇宙旅行协会在液体火箭方面做了大量开拓性工作,共进行了270次火箭发动机点火试验和87次火箭发射试验。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