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林德伯格管弦乐作品结构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03048603
  • 作      者:
    郑刚著
  • 出 版 社 :
    人民音乐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内容介绍
  《林德伯格管弦乐作品结构研究》深入探究被誉为“西贝柳斯衣钵继承者”和“欧洲当代音乐引领者”林德伯格的三部管弦乐杰作的结构过程,从织体变奏的角度考察音乐材料的呈示与发展,揭示他先以十二音和弦为基点构建作品,再将整部作品在此基础上经由“变奏地发展”而完成的结构规律,阐释他怎样将20世纪现代音乐中的某些成果与传统因素相结合而创作出独具特色并融合均衡的管弦乐新音响,并在艺术性与可听性之间取得近乎完美的平衡,为当代管弦乐的创作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林德伯格及其管弦乐创作概述
第一节 林德伯格其人
一、师从经历
1.西贝柳斯音乐学院期间
2.其他所受影响
二、音乐活动
1.作曲家身份
2.作曲教师身份
三、创作观念
第二节 林德伯格其作
一、作品演出、出版与获奖
1.演出与出版
2.获奖
二、管弦乐创作分期
1.十三音和弦之前的管弦乐创作
2.基于十二音和弦的管弦乐创作
三、本书所研管弦乐作品概况

第二章 音高结构——林德伯格构建管弦乐作品之音乐结构的基点
第一节 纵向音高结构
一、十二音和弦
1.对称十二音和弦
2.非对称十二音和弦
3.十二音和弦的声部进行
二、泛音和弦
1.使用基音的泛音和弦
2.使用虚拟基音的泛音和弦
三、混合和弦
1.由十二音和弦与泛音和弦合成的混合和弦
2.由不同十二音和弦合成的混合和弦
3.由不同泛音和弦合成的混合和弦
第二节 横向音高结构
一、基于和弦结构的横向线条
1.基于一个和弦的单一线条
2.基于一个和弦的数个线条
二、横向音高结构的表现特点
1.横向音高结构在和弦结构变化时保持不变
2.和弦结构的对称性在横向音高结构中的体现

第三章 织体变奏——林德伯格生成管弦乐作品之音乐结构的主要手段
第一节 织体形态整体不变的织体变奏
一、基于同一和弦不同形式的织体变奏
1.特性声部音色不变
2.特性声部音色改变
二、基于不同和弦的织体变奏
1.特性声部音色不变
2.特性声部音色改变
第二节 织体形态整体改变的织体变奏
一、基于同一和弦同一形式的织体变奏
1.基于十二音和弦
2.基于含有同一和弦同一形式的混合和弦
二、基于同一和弦不同形式的织体变奏
1.基于十二音和弦
2.基于含有同一和弦不同形式的混合和弦
第三节 与踏板旋律“相关的织体变奏
一、对原型使用”踏板旋律“的织体变奏
1.织体变奏使用踏板旋律
2.织体变奏不使用”踏板旋律“
二、对原型不使用”踏板旋律“的织体变奏
1.基于同一和弦同一形式的踏板旋律”织体变奏
2.基于同一和弦不同形式的“踏板旋律”织体变奏

第四章 “变奏地发展”——林德伯格控制管弦乐作品之整体音乐结构的方式
第一节 变奏地发展过程中的不变因素
一、基本和弦及其统一作用
1.基本和弦
2.基本和弦的统一作用
二、织体形态整体不变的织体变奏及其统一作用
第二节 “变奏地发展”过程中的变化因素
一、非基本和弦及其对比作用
1.非基本和弦
2.非基本和弦的对比作用
二、织体形态整体改变的织体变奏及其对比作用
第三节 “变奏地发展”生成曲式结构的各组成部分
一、“变奏地发展”生成曲式结构的第一部分
1.发展过程分为四个阶段的第一部分
2.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的第一部分
二、“变奏地发展”生成曲式结构的其他部分
1.以第一个基本和弦开始的其他部分
2.以其他和弦开始的其他部分
第四节 “变奏地发展”形成完整的曲式结构
一、形成体现变奏原则的曲式结构
1.具有“单一主题”变奏性质的变奏曲式
2.具有“双主题”变奏性质的变奏曲式
二、形成体现循环原则的曲式结构
1.插部较少的回旋曲式
2.插部较多的回旋曲式
三、形成体现再现原则的曲式结构
1.具有一个中部的再现三部曲式
2.具有两个中部的再现三部曲式
四、体现多种结构原则的曲式结构图式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A:林德伯格作品目录
附录B:六音集合表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