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的相声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0663851
  • 作      者:
    薛宝琨著
  • 出 版 社 :
    百花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作者简介
  薛宝琨,南开大学教授、中国曲艺家协会顾问、曲艺理论家。主编有《相声大词典》《曲艺大词典》,著有《中国的曲艺》《侯宝林评传》《中国人的软幽默》《相声溯源》《曲艺概论》等。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的相声(增订本)》以史话的笔法,追溯了中国相声的历史渊源,讲述了波澜起伏的百年相声发展史,是相声艺术领域的经典著作。此次增订,收入作者评论马三立、侯宝林、马志明、郭德纲、梁左等诸多相声名家的十余篇文章,以飨读者。
展开
精彩书摘
  《中国的相声(增订本)》:
  “说学逗唱”溯源头
  相声既然是我国特殊的民族艺术形式,那么,它一定具有久远的发展形成历史。但是,遗憾得很,至少在清代以前,我们在古籍中并未发现很多关于相声的记载。这或许是由于这一民间技艺,被过去封建文人视为“末流”,不屑一顾,未予重视,但也不会不透露一些信息,如戏曲、小说那样,尽管材料零碎、片断,也还是斑斑可见的。因此,过去有人认为相声并无历史可言。而一般艺人只据口耳相传,也认为相声自清代始有,以前的寻本求源,不仅是不可能,也是不必要的。这当然不符合相声发展的实际。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有其萌发、繁衍和成熟的历史。研究它们的形成轨迹,当然是研究其艺术规律的重要方面。相声自然不能例外。它的直接材料可能贫乏,但不应是我们回避历史研究的借口,反而应该益发逗起我们寻本求源的兴趣。
  相声虽然是一种单纯的口头艺术,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它的艺术手段并不单调。恰恰相反,就像戏剧被称为“综合艺术”一样,相声的艺术手段也丰富多样——带有一定综合性。“说学逗唱”历来被相声演员作为他们学习的“四门功课”,实际这是四种不同的艺术手段。“说”指叙述表白能力,“学”指声情模拟能力,“逗”指戏言巧辩能力,“唱”指声乐表现能力。它们分别成为不同形式、不同节目、不同演员的各自不同特长,并且相互融合、渗透在整个相声的艺术特点之中。比如,单口相声和对口相声中的“一头沉”(逗哏为主、捧哏为辅的形式)是以“说”为主,对口相声中的“子母哏”(不分主次、互为捧逗的形式)是以“逗”为主,而另外一些对口形式则以“学”或“唱”为主。演员也由于他们各有所长而形成不同的风格和流派特征。显然,这四种手段不是自天而降、突如其来的。它们其实也是当初形成相声的四项因素,表明这一形式不是从单一胚胎中直接发育而成,而是如“杂花生树”——吸收了多种营养,融合了多种因素,经历了长时间的种种扬弃和筛选、分离和黏结、沉没和升腾,最后才达到稳定而趋于成熟的形式。这自然是艺术史,特别是民间文艺史上常有的多源合流的现象。它的四项因素,特别是“说”、“逗”两项因素,也渐渐被突出、生发而成为相声艺术的重要特征。“说”不仅是语言手段,也还指相声的表现方式;“逗”不仅指对话形式,也还指相声的喜剧内容。“说”、“逗”结合使相声成为具有喜剧风格的说唱艺术,而不是戏剧或其他曲种。而“学”和“唱”则分别附着在“说”与“逗”之中,使“说”、“逗”的手段更加丰富多样。它们之间又是一种“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关系。令人感兴趣的是,一旦把这四项因素放进历史的长河中进行考察,我们就会发现它们果然与相声形成和发展的关系极其密切。因此,我们可以说:相声的可证之史虽短,相声的可溯之源却极长!
  ……
展开
目录
开场白
“说学逗唱”溯源头
“逗”——讽刺传统
“说”——表现形式
“学”——模拟技巧
“唱”——艺术手段

相声艺术的成熟
“穷不怕”和一代先驱
承前启后的张寿臣
马三立和刘宝瑞
爱国艺术家常宝堃
反映世俗生活的传统相声

相声艺术的繁荣
侯宝林和相声艺术革新
何迟和“内部讽刺”相声
马季、夏雨田和“歌颂相声”
苏文茂和传统相声出新

相声艺术的崛兴
《帽子工厂》和东北相声
《如此照相》和相声新秀
《不正之风》和讽刺的深化
《威胁》和新生活的探索

结束语
附录
笑话艺术的集大成者——《张寿臣笑话大全》序
马三立:津门相声的魂魄
刘宝瑞的单口相声
刘宝瑞:真实的快乐
侯宝林:“更行更远还生”
本真 自然 朴巧——马志明相声艺术浅探
文而不瘟 雅俗共赏——评苏文茂的相声风格
绚丽也平实——刘文亨相声风格浅议
童心永驻魏文亮——《魏文亮表演相声作品集》序
刘俊杰作品小识
话说郭德纲
传统相声和相声传统
相声和“审丑”
相声与文学
梁左相声的文学特色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