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纪实影像书系:中国民族社会历史科学记录片文本汇编》:
黎族妇女有着精湛的纺织技艺,她们用这种简单的织具,就能随手织出各种精美图案。这就是她们织的筒裙和头巾。
五指山盛产野生的红白藤和楠木,黎族人民用灵巧的双手制作各种各样的藤器和木器。他们用这种原始工具制作各种大小不等的陶器。
新中国成立前,在黎族合亩地区还没有形成本民族市场。他们普遍实行实物交换。用这样一件麻衣就可以交换两把稻谷。这是用牛交换田,双方商定以后,请合亩区老人做证人,在田间钉一个木笆,就是交换的凭据。
每逢节日,牧民们来到亩头家喝酒,一起欢度节日。合亩制的成员,一般情况下都能互相帮助。这一户人家在盖新草房,全村人都来帮忙。有的挑茅草,有的编草瓦。他们没有铁丝和绳子,就用竹片和藤条代替。草瓦一个个扎好了,架在绑好的房柱上,这样一座房子很快就建成了。
合亩内没有劳动力的年老孤寡,也同样得到一定的照顾和救济。
黎族合亩地区在生产上忌日很多,每月大约8至12天不能劳动,如牛日、马日、猪日等等,都是生产忌日。在这些日子里,田间无论什么农活都要搁置下来。
在过去历代反动统治的年代里,黎族人民根本得不到科学医疗,人民生病都是杀牛宰猪祭鬼。这是在请“道公”为病人卜卦查鬼。“道公”在念鬼的名字,当念到某一鬼的名字时,如果发现病人有异常现象,就认为是这个鬼在作祟,使人得病。祭鬼时,根据不同的鬼,做不同的仪式。这就是在房间里敲锣打鼓祭鬼。
这是杀牛祭鬼。这位走在前面的是被“道公”查出来的“禁母”。据说她的灵魂不洁,有寄鬼附身,因此才使人得病。于是全村人鸣枪敲锣打鼓赶她去河里洗澡,以为这样就能把附在她身上的寄鬼冲掉。但是,这些迷信的办法,毕竟是治不好病的,病人最后还是死了。
这是公共墓地。人死后,用草席捆着,由家里抬到墓地,放进独木棺材,然后用土埋葬。死人埋葬后,死者家人要杀牛宰猪,招待亲友喝酒,并且还祭鬼3至7日,在祭鬼期间都不得外出劳动。
这家人由于天灾人祸,负债过多,无法生活,只好离开家乡去投靠龙公。
这家人因牛到别家地里吃掉人家的谷子,无力赔偿,也只好去投靠龙公。龙公与龙仔在黎语里是主与奴、富与贫的意思。这种龙公与龙仔的关系,在合亩制地区普遍存在。一般的亩头就是龙公,投靠亩头的就是龙仔。龙仔前来投靠龙公时,需要介绍人引到龙公家里喝酒宣誓,有的还要举行看箭仪式。宣誓后的龙仔,就是这个合亩的成员之一了。从此参加合亩的活动,受到龙公、龙仔的信任。
这里旱地较多,有高度智慧的黎族人民用这样的办法在高山上架起水槽,引水灌溉土地。
他们耕作技术是比较落后的,稻谷地不除草、施肥和田间管理,任作物自然生长。
夏天来到了,稻谷成熟了。收割是妇女的事。收割的方法很原始,她们就是这样用小刀一株一株地割谷穗。男子在田边悠闲谈笑,不参加收割。收工回家时,男子挑稻,妇女空手而归,也不去帮忙。
新收的稻谷,放在稻架上晾干,留下种子后,就由亩头主持,把谷子一把把地分配,按户平均分配。主人们把分得的谷子提回家去,放进谷仓里,随吃随取。亩头除平均分得的一份外还要多得一份稻公、稻母。稻公、稻母在黎语中是稻谷灵魂的意思。每一个合亩不论大小,都要留两堆作为稻公、稻母,原来可能是宗教仪式,后来就逐渐变为剥削形式的官地了。
合亩地区也出现了借贷、租赁、典押等剥削关系,地租主要是实物地租。一般出租地的收成,田主和佃户各得一半。这是佃户给田主交租。借贷也以实物为主。
黎族人民在新中国成立前没有文字,也没有借据,他们用刻木记事。今年借一把谷子,明年还两把;明年不还,后年就还四把;再不还就还八把,以此类推。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