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叶橘泉方证药证医话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3218832
  • 作      者:
    叶橘泉著
  • 出 版 社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编辑推荐
  经方临床家叶橘泉先生,早在上世纪20年就首次提出了“方证学”的概念,此后他不断地向中医界呼吁“应该重视中医方证学的研究”。<br>  他认为“中医的主要特色是辨证论治,以及辨症求‘证’,论治施‘方’,方证相对,疗效卓著”。<br>  他提出的“方证学”,是现代经方研究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展开
作者简介
  叶橘泉,“方证药证”学说倡导者、实践者,杰出的中医经方临床家、教育家、中药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现称院士)、一级教授。<br>  叶橘泉先生早在上世纪20年代就首次提出了“方证学”的概念,此后他不断地向中医界呼吁“应该重视中医方证学的研究”。从他的经方临床研究成果中可以看出,他不但具备临床经方家的一般特性,而且有他自己独到的学术思想和风格。他认为“中医的主要特色是辨证论治,以及辨症求'证',论治施'方',方证相对,疗效卓著”。他提出的“方证学”,是现代经方研究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br>  在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全国经方论坛”上,诸多与会专家们认为:叶橘泉先生作为“方证药证派”的代表,与“脏腑经络派”的代表刘渡舟先生、“谨守病机派”的代表胡希恕先生,构成中国现代伤寒学术史上的三座高峰。
展开
内容介绍
  《叶橘泉医集:叶橘泉方证药证医话》是“方证药证”学说临床家叶橘泉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叶橘泉先生历任江苏省中医院院长、江苏省中医研究所所长、南京中医学院副院长、南京药学院副院长等职。叶橘泉的学术体系主要包括“医话三书”“方证三书”“药证三书”,其中“医话三书”包括《叶橘泉方证药证医话》《叶橘泉临症直觉诊断学》《叶橘泉点滴经验回忆录》;“方证三书”包括《叶橘泉近世国药处方集》《叶橘泉经方临床之运用》《叶橘泉临证实用方剂》;“药证三书”包括《叶橘泉现代实用中药》《叶橘泉实用经效民间单方》《叶橘泉食物中药与便方》。<br>  叶橘泉先生十分重视“方证学”的研究。本书《叶橘泉方证药证医话》是关于“方证学”研究的论著。<br>  《叶橘泉医集:叶橘泉方证药证医话》收载了叶橘泉先生于1927至1988年间撰写的文章49篇,其中既有“方证学”等理论方面的论述,也有大量临床治疗医案和他多年来研究与临床使用方药的经验。本书重点介绍了精神分裂症、癫痫、胆结石、哮喘等常见疾病的辨证疗法、腹诊方法及医案实例。本书还收录了他与陆渊雷等老中医对“方证学”以及中西医学诸问题的讨论意见。
展开
精彩书摘
  中医学内容无比丰富,进行科学研究在目前来说不可能一下子全部解决,但先从临床疗效卓著的部分着手,是必要和恰当的步骤。因为科学来自实践,实践有效的部分一定可以找出它的科学真理,这样不仅可提高到现代科学水平,而且可能有超过现代科学的新发现。<br>  在辨证治疗复方的研究上,考虑先从典型的方剂人手,如白头翁汤由白头翁、秦皮、黄连、黄柏所组成,这四种药物都有抗菌作用,可否说明药物复合的协力作用较单独应用具有更大的威力呢?乌梅丸治蛔厥,方中既有川椒、乌梅等驱蛔药,又有当归四逆及姜、附、连、柏等。这个复方是既有原因疗法又有证候疗法的兼治方剂,这里的蛔厥包含有呕吐而厥逆等厥阴症状,乌梅丸治胆道蛔虫病,不但用以驱蛔虫,并用治呕吐而烦、腹痛而厥等证候群。这一事例启发了我们对厥阴病的热深厥深的病理及乌梅丸复方寒热错杂的药理探讨,可以结合实际做进一步研究。<br>  《金匮要略》中有“下利肺痛,紫参汤主之”之说,历代注家虽有疑为文字误讹者,亦有人谓下利属大肠经病,肺与大肠相表里,大肠移热于肺故肺痈,然而肺痈究属少见之证,致《金匮要略》此条成了疑案。一字之误而致良方失传,紫参这一味良药,亦湮没不闻,甚至有注家将紫参释为桔梗者。于此可知,对古代文献之校释考证实为当前研究中医的重要任务,同时结合此处对本草药物的研究,更有其重要意义。通过实践研究中医中药的疗效,从而检验古人经验的事实,借以认识它的实践意义而阐明它的科学真理性。<br>  在研究中药的疗效方面,除了单味药以外,还须研究配伍后的作用,如附子配干姜以回阳、大黄配芒硝以攻下、麻黄合桂枝以解表等,是否加强了它们之间的协力作用?又如麻黄合石膏以平喘、附子合白术以治风湿、黄芪合防己以消水肿等,是否转变了它们的作用方向?从这些配伍后的疗效中可以窥测复方配合的规律。中药的医疗效用,肯定是在医疗实践中发现和发展起来的。我们必须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再实践,求得不断的发展,如半边莲原作解毒药,多用于治蛇毒及痈疽等外科疾病,近又发现能利尿、消水肿;甘草近又发现能治胃溃疡。由此可知临床实践为研究药效的必要途径。在大搞群众性献方运动中,各地献出的验方秘方、单方草药等,都是群众长期实践、行之有效的宝贵经验,必须认真整理。首先应从这数以百万计的庞大资料中,根据来源追踪访问它的经效事例,做出初步整理,从中发现有特殊疗效的珍贵资料,通过进一步的临床实践,进行科学分析与论证。<br>  临床研究应该是广泛治疗和精密实验相结合,一方面广泛应用各种有效方法解除病人疾苦,另一方面积累大量资料,加以分析总结,阐明证候治疗的一般规律,并为进一步研究疗效机制提供有利条件。在研究过程中,应该按照科学的要求,做好详细的病历记载、客观的检查诊断、周密的临床观察、定期的追访记录等,从而找出更明确的治疗规律和更好的特效方药。例如白头翁汤治痢疾,茵陈蒿汤治黄疸,主药分别为白头翁和茵陈蒿,应做单味和复方的对照临床实验,借以窥测药物的单独作用和复方的协力作用的不同的规律性。<br>  西医学习中医,除有条件的离职学习外,一般可结合业务,边临床边学习,应用中医理论,施行中医治疗,结合西医诊查,观察记录,总结疗效,提供科学研究。与此同时也要研究中药,因为中药是中医学的组成部分,是医疗方法中的重要武器。研究中药,一般来说,虽然也应该分析成分,但是在目前看来,还不能用西药的观点,也就是从单纯成分来解释中药。由于中药是生药,它的医疗作用是天然的复合的多种成分的综合,它对人体起着多方面的作用。经验证明,有的中药能发汗而兼利尿,有的止血而兼治痢,有的抗菌也兼有解热,有的泻下又兼健胃等,在用法及用量上,更是值得研究。<br>  ……
展开
目录
辩证论治的关键——“证”与“方”<br>叶橘泉医案一则<br>迂回曲折,艰难困苦<br>辨证使用“栝蒌枳实汤”的妙效<br>讨论的讨论<br>与阮其煜、陆渊雷两先生讨论中西医学书<br>中橘泉医案一则<br>如何进行中医“证一方一药”的研究<br>坚持中医特色,把握辨证施治<br>中西病理论不同之沟通<br>阴阳之原理<br>痰饮之病理及原因<br>中西医学立脚点之比较<br>中医宜采用西法之管见<br>用药如用兵论<br>科学研究制造国药之我见<br>存济医庐研究国药的旨趣<br>现代医药碎语<br>整理中国医药须设医院实验说<br>国医药科学化的谬见<br>国药单方试验研究社宣言<br>整理国药学术刍议<br>研究药物之方法和步骤<br>古方与新药肺痈治验记<br>一则凌驾西药之上的脑充血验方<br>致中医药界同志——请快做实际工作<br>“国医节感想”的小统计<br>和中医药界同志商谈精简处方并报告我的初步实验<br>我读了“中国旧医学的经验总结问题”后的一些补充意见<br>几十年来的愿望实现了<br>我对整理中药的意见<br>中医学发展史上的辉煌成就<br>中医学骨干——“方”与“证”的研究(上)<br>中医学骨干——“方”与“证”的研究(下)<br>中医疗法与自然良能<br>临床观察定型方剂及小剂量的体会<br>我对五积散的经验和体会<br>精神分裂症三例<br>癫痫治验<br>中日医学交流史话<br>腹诊方法及治疗举例<br>关于当前中药工作中的一些意见<br>古方狼牙失而复得<br>论中西医结合<br>中医食疗史文献考<br>仲景学说《腹诊与方证》的研究<br>我对胆结石辨证治疗的体会<br>哮喘与湿温<br>《奇效医述》评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