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画法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00112825
  • 作      者:
    范曾著
  • 出 版 社 :
    北京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编辑推荐

  北大中国画法研究院院长范曾积60年艺术经验首次系统阐述中国绘画与书法美学,是其书画美学理论最权威作品

  范曾亲自开列传统名画录,精选33幅故宫博物院所藏国宝级绘画作品,纤毫毕现,临摹赏玩,典雅清晰

  范曾自选代表作33幅,直观呈现其绘画艺术臻于至境之作

  随书附赠缩微复刻版范曾名作《沧海行》《广陵散》,可裁下装裱,极具珍藏观赏价值

展开
作者简介

  范曾,1938年生,字十翼,别署抱冲斋主,江苏南通人。中国当代著名学者,书画巨匠,散文家,艺术理论家,美学家,教育家,鉴赏家,杂学家,讲演家,社会活动家,慈善家,诗人。北京大学中国画法研究院院长、讲席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终身研究员。是当代中国集诗书画、文史哲、儒释道于一身的文化大家。提倡“回归古典、回归自然”,身体力行“以诗为魂、以书为骨”的美学原则,对中国画的发展有很大贡献,是画坛“新古典主义”的提倡者。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画法研究》是范曾的新作,基于其60年的绘画实践和理论耕耘,这是他第一次系统疏理和升华中国绘画理论,高度概括了中国画学的形上境界和形下处境。范曾认为中国画的根本立于中国文化,道家之大义,佛学之深旨,莫不浑然一体,融会贯通。天人合一是中国画的精神根本,气韵生动是中国画的外在表现,所以中国画法必须从形而上学开端,闻道而后勤学,方有所成。

  《中国画法研究》图文相辉映,作者精心挑选了三十余幅自己的代表性画作,同时又从故宫博物院所藏国宝级绘画作品中精选出33幅,包括顾恺之《列女仁智图》,展子虔《游春图》,徐渭《墨葡萄》等,作为本书的插图。整本书图文并茂,图片质量极高,印刷精美,收藏价值很高。

  《中国画法研究》书末附录范曾的书学理论名篇《书道法自然》,集中体现了范曾先生在书学领域的系统思考和最新感悟。

展开
精彩书摘

  《中国画法研究》:
  《论语》:“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诗经·卫风·硕人》)此《诗经》之句也,本不需笺注,而后之腐儒解经之普遍毛病乃源于子夏之执拗,子夏必问孔子,“何谓也?”其实如郑樵所云:“正犹入夜必寝,旦必食,不须告人也。”陋儒于此“不应识者”(即不借笺注而后知者,所谓自在之长物也)则详,愈详则愈迷。忽而告人日,吾夜已寝矣,旦已食矣,闻之者岂信其直如此耳,必日,是言不徒发也,若夜寝旦食,又何须告人,先儒笺解虚言,致后人疑惑正类此,因疑而求,因求而迷。因迷而妄,指南为北,俾日作月,欣欣然以为自得之学,其实沉沦转徙,可哀也哉!此患无他,生于疑尔;其疑无他,生于本来识者(前指长物)而作不识者解耳。”(《尔雅注序》)美人之未动也,“素”也;有轻颦浅笑,眼色轻流矣,“绚”也,何待子夏之问“何谓也?”亦如月出东山,必以指而后知乎?未出沧海千山暗,才到中天万国明,此必然之流转也,不待迂阔者询“何谓也?”当此之时,感动犹自不及,更无用笃笃其问。孔子不得已而回答子夏云“绘事后素”,是勉为弟子解耳。“绘”与“素”本合二为一,必分其先后,则“绘事后素”。明末清初大儒张岱谓,孔子之释,已是在无奈中“月外添指”;迂甚子夏更问之,“礼后乎?”孔子不欲再为指点矣。张岱之意,苟孔子再云“礼后乎德”,则“更非初月矣”。于此,我们知道孔子希望子夏者是“得月忘指”,而不希望子夏“见形着想”,德与礼、绘与素本无先后。张岱云:“说一‘先’字,已是‘后’了也。”亦如老子“有”“无”同出而异名,正无先后也。孔子又云:“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这句话的意思是:“子夏(名卜商,故此处用‘商’字),引发我作了如此的解释(虽是勉为之),那么就让我们开始谈《诗》吧。”此段对后世谈《诗》重在会意,有指导的意义,使知“作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至此,我们知道,原来“素”与“绘”异字而同义,大朴未散之时,“绘”何由哉,既“绘”矣,“素”存其中,非先后也,同体而异名,正如“无”“有”同出而异名也。
  近世之画论家和画家,因国学之根基太差,望文生义,强作解人,对“绘事后素”作了自言自语、不论古人的种种曲解,其与孔子之言教,相去何啻天壤。有云“素”指素描,在中国则为白描。又云,白描以后,赋之以色,故云“绘事后素”。冈了这荒唐的诠释,我必须做上面的论述。孔子所云本为告后之来者,读诗切不可执象以求,而读诗之法门与作画之旨归,何尝有别?我们谈中国画法必须从形上之学开其端,否则终身勤于斯而不闻道,始于浑噩,终于浑噩。何以云中国画之前进?则背其道而行之,直如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亦如骑驴觅驴,正不知所觅者在迩,故作高远追逐之态,如此荒唐可笑,犹飘飘然自得。如此,则宜先搁笔读书,以增其学养,然后“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果能如此,来者可追,是本书著述之大愿。
  ……

展开
目录
一 引言
二 “绘事后素”说原旨
三 气韵生动
四 以天合天
五 骨法用笔
六 画格月旦
七 心无挂碍
八 探骊得珠
九 文人厥功
十 神与物游
十一 书画同源
十二 诗画一体
十三 例以证说
结语
附录 书道法自然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