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文以铸魂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9900330
  • 作      者:
    吴为山著
  • 出 版 社 :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编辑推荐

《中国艺术研究学术文库》是系统总结我国艺术学理论前沿发展的大型出版项目,共200卷。文库的研究内容包括戏曲、音乐、美术、舞蹈、话剧、影视、摄影、建筑艺术、红学、艺术设计、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学等,几乎涵盖了文化艺术的所有门类,学者们或以新的观念与方法,对各门类艺术史论作了新的揭示与概括,或着眼现实,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对当前文化艺术发展趋向的敏锐观察与深刻洞见;将学术性与资料性很好地结合,既有利于学术研究,也有利于文化传承和发展,极具学术意义和文化意义。  

展开
作者简介

吴为山,男,汉族,1962年1月生。具有国际影响的雕塑艺术家,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雕塑院院长,南京大学美术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2012罗浮宫国际美术展”金奖、英国皇家“攀格林奖”、首届“中华艺文奖”、“新中国城市雕塑建设成就奖”获得者。香港中文大学荣誉院士,韩国仁济大学名誉哲学博士。英国皇家雕塑家协会成员,英国皇家肖像雕塑家协会会员。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文以铸魂》分创造篇、理论篇和随笔篇三大部分论述,第一部分记录了作者雕塑创作的心得,记述了一个在艺术中行走探索的人内心的感悟。其中不少文字追溯了作者为众多文化名人塑像的经历,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感念。第二部分收录了作者作为一位艺术研究学者近年来撰写的一些论文及评论,是作者对自己为艺为学的思路的梳理。第三部分大都是关于艺术、生活、旅行的一些随想,是作者性情的真实流露,在视觉艺术之不可及处,生发出思想与文字的甘泉。

展开
精彩书摘

  《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文以铸魂》:
  中国写意绘画,以强烈的主体意识和奔纵的笔墨特色闻名于世,数千年一路生长至今而枝繁叶茂,成为世界美术大观园中的奇象而神出古异,文意堂堂,气韵生动,令人神往。传统写意绘画,其特定形象乃产生“意”的母体,触之而纷呈迭出,常常由于象、象外之象、象外之意的相互生发与传递而联类不穷,往往具有“超以象外”的艺术魅力。从原始洞窟壁画到墓窟壁画,从彩陶纹样到帛画再到宣纸上作画,由于工具与材料的变化促进了表现方式的变化,其“意”、其“象”亦各各不同,但写意精神一以贯之。中国的写意绘画历经长期的艺术实践后逐步成形,文人的参与艺术最终奠定其在中国美学价值体系中无与伦比之地位。早在唐代,就有以泼墨著称的画家王洽,北宋则出现了富有诗情画意和文人情趣的米氏云山,南宋写意画大家梁楷,笔墨精湛神妙,开创了水墨写意画法的新局面。元代文人在特殊的政治氛围之下,为求得心态的平衡和情绪上的舒络,其作品野逸高致,将写意画推向了历史的高峰,大画家倪瓒云:“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言之凿凿,至今回响犹在。及至明清,徐渭、八大山人、石涛的写意作品震古烁今,扬州八怪和海上画派面貌突出、风格强烈,均为后世垂范。近现代以来,由于西方文化渗入,写意绘画各种派别呈多元之势,既有在传统的基础上自出机杼而开创新风的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也有在西学东渐的潮流中,进行中西文化合璧的徐悲鸿、林风眠、刘海粟、李可染,大师辈出,生生不息。
  观近30年来,西方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影响广泛,其新样式及其伴随的观念亦层出不穷,中国的美术家们也不再囿于原有的价值观和秩序感。固然,折腾、动荡、创新是社会转型期的普遍现象,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但沉淀下来总有一个相对稳定恒久的价值存在。所谓恒久性,就在于与一个民族历史、民族精神的同构。这种同构,会产生巨大的力量而不息向前。因此,在当今越来越趋于综合化和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画家们越来越注重从中国艺术的历史生成人手,研究中国画写意特质的源流。在面对如何表现现实生活和现实人物题材,如何将严格的造型和透视、光色等规律与中国传统的方式、程式互通融化,如何结合西方的表现体系和审美标准而创造出现代写意绘画时,其探索始终立足于厚重的文化支撑,催生出不尽的意蕴。画家们秉承以线韵和墨象为主的写意笔墨观,吸纳西式素描对客观物象的阐释,注重内心情感表达的同时做到形神兼备,把对时代精神的理解和人文关怀融入作品,对新时期中国写意绘画的传承和发展作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拓展。参展艺术家中有一改传统中国画以“墨”为主的画法者,吸收西方环境色系和主观色彩构成的成果,融个人气质和自创语汇,创造了现代生活的静逸美。更有艺术家凸显线与面、黑与白的交互关系,凭借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表现出神畅自如、纯粹明净的审美境界,这是对当下中国画写意精神的个性化诠释。
  ……

展开
目录

自序
第一卷 道在其间·创作篇
引言
第一编 相由心生·肖像雕塑创作
古法塑孔子
塑老子
塑以载道——昙曜塑像记
曹雪芹像
心事浩茫塑鲁迅
敬塑邓小平像
我这个老人美在哪里——追忆敬爱的费孝通先生
东方智叟季羡林
其身与竹化——怀念周巍峙先生
诗书画塑形神妙合——我塑饶宗颐像
千载留芳名——百年沧桑顾毓印象
农民科学家陈永康的瞬间
风骨超常伦——为杨振宁先生塑像记
附文:读吴为山的真、纯、朴
山源老人的形式
传神写照——为张明山造像记
似与不似之魂——我塑齐白石
六塑林散之
自信、深沉塑萧娴
我塑吴作人
激越的生命乐章——关于国家重大历史题材《义勇军进行曲——聂耳》的创作
分毫之间——为顾景舟塑像
待我成尘时,你将见我的微笑——纪念熊秉明先生
附文:凝固的历史
四手合塑
促成熊先生作品捐赠对于中国美术史意义重大
诗意的塑者——追忆苏天赐先生
我与圆霖法师的交往
……
第二卷 艺坛文思·理论篇
第三卷 艺舟漫笔·随笔篇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