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与现代的交响:对早期都市流行歌曲美学现代性的一种考量》:
早期都市流行歌曲中的大量作品因为上海的地缘优势,吸收了西方契约文明中的个人主义精神。个人主义在西方文明中的地位可以从美国社会中证实:“我们信奉个人的尊严,我们确实推崇个人的神圣。任何东西,只要它破坏我们独立思考、独立判断、自己为自己决策的权力,它就不单单是错误的,而且就是对神圣的亵渎。我们最崇高、最宏伟的理想不只是关于我们自己,而且还是关于我们关怀的那些人、关于我们的社会、关于这个世界的理想,这些理想全和个人主义密切相关。”而早期都市流行歌曲中的家园意识恰恰体现了这种个人与集体之间的调和。如对母亲的情感要通过奋发上进来回报,对爱人的心意要以组建家庭为承载,对家国的理想要通过抗日救亡的义举来实现等。这些行为都将集体利益融入个人理想,是在对立、矛盾的事物中积极寻求和谐,使个体得以充分发展而达致“和谐”的重要内容。把个人利益内化到到亲情、家庭和政治等伦理观念的运作中去解释,寻求二者之间的平衡、稳定与融合,构成民国时期富有时代意义的家园意识。这种意识超越责任与义务的范畴,通过盛行的流行歌曲书写了民国时期大众的人生哲学与审美理想。
在这里,个体发展的诉求已经融人了亲情伦理、家庭伦理、政治伦理等传统文化的因素,个体的解放、平等、自由等理念已经吸收了传统文化的审美积淀,发展了新的内容。“五四”以来个性解放的曲折道路表明,单纯地引进西方个人主义思想只会造成道统的断裂和文化的脱节,最终不能真正实现个性的全面发展。只有立足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和审美积淀,才是实现个性解放、主体自由的坚实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讲,早期都市流行歌曲中的家园意识实现了这种结合。这是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内部转化。而在外部,个人主义始终保持着对个体生存境遇的批判姿态,表现为对社会个体的人文观照,使这种生存哲学按照美的规律在合理的道路上发展。通过内部转换与外部批判两种方式,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在家园意识中得到了统一。
三、早期都市流行歌曲中家园意识的理论价值与启示意义
在现代性视野下重新审视早期都市流行歌曲中的家园意识,正视它对继承传统文化和反思当下人们的生存现状所提供的借鉴,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家园意识呼唤民族集体记忆的再现,从而衍生新的社会责任感。当下,对现代性的盲目追求导致了人们文化心理上的失衡,从而出现了人们精神匮乏、道德沦丧、心灵没有归宿的后果。传统文明的集体失忆造成了道统的断裂,民族文化在个人主义、理性主义等西方文明的冲击下变得斑驳破碎。这些现象已经作为现代性的附属物而存在于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如何挽救这种局面成为当下文化建构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正视现代性给社会发展带来的种种成果,并对当下的文化建构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积极的思考和合理的批判,才是解决问题的合理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讲,早期都市流行歌曲中的家园意识可以提供一剂良方。它所体现的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之间的冲突与调和也成为我们文化的重要内容而真实地存在着。如何在二者之间寻找契合点也是解决当下精神文明重建的关键。传统文化的复兴不可能乞灵于异域文明,从早期都市流行歌曲所体现的家园意识中寻找借鉴,可以唤醒中华民族传统的集体记忆,从亲情、家庭、政治等社会伦理规范中寻找心理依托和灵魂归宿,并在这样的过程中实现道德规范的重建,从而衍生新的社会责任感。一方面,要从集体主义精神出发,明确作为社会集体中的一分子所具有的道义和责任,在违反社会道德和良知的具体行为面前发出自己的声音。另一方面,从个体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客观而理性地思考传统的伦理观念带给人们的审美观照,真正体会妥协变通、内和外顺的美学理念对个体发展的积极作用,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性精神文明增添活力。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