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希腊遗教:艺术教育与公民德行:art education and citizenship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53305509
  • 作      者:
    王柯平著
  • 出 版 社 :
    南京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编辑推荐
  “当今方兴未艾的综合艺术教育或生态式艺术教育……不仅注重各门艺术之间的对话、交叉和贯通,还注重艺术精神向其他学科的渗透。……实施综合艺术教育,我国是最有优势的。……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艺术教育传统,完善和发展综合艺术教育,造就高素质的人才,正是开发这一套《艺术教育前沿论丛》的宗旨。”
展开
作者简介
  王柯平,男,博士,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跨文化研究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华美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华美学学会外国美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国际普世对话学会理事,希腊奥林匹亚哲学与文化研究中心荣誉研究员。先后就读和留学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人文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瑞士洛桑大学哲学系,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东亚研究系和哲学系,牛津大学圣安尼学院和中国学术研究所。2000年获英国学术院王宽诚奖学金。主要研究领域为中西诗学、美学,文化哲学。著有《美之旅》、《理想国的诗学研究》(获北京市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走向跨文化美学》(获北京市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中国人的生存智慧》(英文版)、《中西审美文化随笔》、《老子思想新释》(英文版)、《旅游美学纲要》与《旅游审美活动论》(获第二届北京市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中青年优秀科研成果奖)等。主要学术译著有《美学理论》、《艺术的真谛》与《艺术哲学新论》等8部。近年来在中外学术刊物上发表中英文论文30余篇,另应国外学者之邀合作撰写《中国当代哲学》、《幸福的再发现》、《神话与逻各斯》、《比较美学探索》、《跨文化美学新论》等英文著作。
展开
内容介绍
  《艺术教育前沿论丛·希腊遗教:艺术教育与公民德行》从古希腊早期教育的课程设置与科目分类出发、基于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相关论述,旨在集中阐述古希腊艺术教育的基本原则、主要冈容、审美心理与目的性追求,同时联系雅典城邦政治的历史语境与培养公民德行的伦理要求,讨论剧场文化与剧场政体的社会影响、歌队与会饮的积极作用等。另外,《艺术教育前沿论丛·希腊遗教:艺术教育与公民德行》依据柏拉图的教育理念,特意考察了其对话又本中神话与哲学之间的内在关系,这对现代读者如何解读柏拉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
精彩书摘
  其实,在荷马史诗出现之前的古代希腊,历史性事件与神话式传奇之间的区别难以厘清。在那个口头文学流行的时期,有关古代英雄的故事与神话的传奇已然很多,但随着后来诗人的想象创构与增添内容,这些故事与传奇必然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特洛伊战争的爆发,正好为古代英雄与神话传奇的交融和传布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历史背景,同时也为史诗作者提供了一个大显身手的特殊机缘与际遇。
  目前,从留存的文献看,希腊史诗的代表诗人是来自爱奥尼亚的盲人荷马和来自希腊中部维奥蒂亚的赫西俄德。荷马史诗大约创作于公元前8世纪前后,其代表作品是《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前者记述的是特洛伊战争期间,英雄人物阿喀琉斯为友复仇而英勇作战的故事,其精神的生命力主要体现在斗争的激情与英雄的厄运之中;后者描述英雄人物奥德修斯在战后返乡途中的种种遭遇与杰出智慧,其人物性格焕发出的灵性,彰显出古代贵族的文化与道德。这两部史诗奠定了古希腊教育、文化与宗教的根基,直接影响了古罗马文化与基督教文化的传播以及整个西方人文传统的发展。赫西俄德史诗大约创作于公元前7世纪,现存两部完整作品是《神谱》和《工作与时日》。前者记述的是希腊诸神的历史,由此可以了解诸神之间复杂关系的基本线索;后者描述当时的农民生活,反映出诗人对待生活的哲理态度,表达了诗人对世人行为的洞察理解。这是一幅相对宁静的画面,风格平淡,充满睿智,看上去就像流淌在田园间的一条小溪。相比之下,荷马史诗风格庄严,所反映的古希腊贵族生活烈烈如火,充满战争、仇杀、历险、除魔、斩妖、神恩等伟业与奇遇。所描写的古希腊贵族理想非同凡响,集中地体现在高傲的个性、坚韧的意志、自我的尊严、家族的荣誉以及政治的野心等诸多方面。这一切犹如波涛汹涌的大海,令人震撼而神往,尤其在那个崇拜英雄的时代。值得强调的是,荷马史诗侧重描写古希腊社会上层的生活与理想,而赫西俄德史诗则侧重描写古希腊社会下层的生活与理想,但两者各有千秋,均在古代贵族文明与思想的潜移默化或感召下,从不同的角度创写出分别属于个人的史诗作品,为丰富希腊精神遗产做出了各自应有的贡献。应当看到,正是荷马和赫西俄德这两位史诗作者,为我们创写了诸神的谱系,描述了诸神的形态,赋予他们以适当的名称、职能与力量。也正是各显其能的诸神,在原本混沌的宇宙里建立了秩序,这其的场合与群体,包括酒会、城邦节庆、男性会社、[崇拜爱神阿弗洛狄特与文艺女神缪斯的]女性诗社以及在那里举行的婚前女子入会仪式等等。此类情况延续不断,诗人采用戏剧性的再现模式与形式,将其搬上舞台。古希腊诗歌与现代诗歌的最大区别在于传布方式:古希腊诗歌并非是用于阅读的书写文本,而是在乐器伴奏下要当着听众进行独唱或合唱的表演艺术。
  简梯利得出的上述结论,源自他对古希腊文化与诗歌口述传统、诗与乐、传布模式与形式、酒会诗歌中的爱情表达方式、诗人与资助人和公众、思想活动与社会经济情境等诸多方面的系统研究。他所采用的主要方法,一是注重“解释技能”和“历史重构”的语文学方法,二是注重文化传统和社会习俗的文化人类学方法。在综合运用这些方法的同时,他本人颇为关注“意义社会学”的作用。他接受了马尔库塞(Herbert Marcuse)的观点,认为艺术所依赖的那种“被传达的文化素材”,是与现存社会共享的东西。因此,他在解读和评论古希腊诗歌作品时,从共时性与历时性的视域出发,既关注文化心理与语言系统的变化,也关注某些社会组织形式与情境的变化,同时也参照古代城邦的社会政治条件的变化,继而从多个层面来揭示意义变化和解决语义问题。譬如在分析梭伦、西蒙尼德斯、提尔泰奥斯和品达等人描写“德行”的诗作时,简梯利一方面从抒情诗的语言特征或表达模式人手,借此凸显其修辞手段与语义内涵;另一方面从城邦共同利益与伦理社会义务着眼,借此昭示人类行动的道德基础与内在冲动的目的性追求。我以为,这样做的主要益处是深化了诗歌的主题并拓展了解释的空间,但其潜在危险则会引导读者偏离诗歌文本而漫游于社会历史文化的广漠之中。限于篇幅,对于如何解读古希腊诗歌的方法问题只能简述至此,现在还是回到先前预设的话题上来。
  ……
展开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艺术教育与摹仿理论
一 身体摹仿
二 心理摹仿
三 艺术摹仿
四 摹仿诗学的价值取向

第二章 诗乐与舞蹈
一 诸神的馈赠
二 美乐斯的结构
三 诗乐融合的特征与功能
四 三位一体的表现形式
五 舞蹈:战争与和平

第三章 诗歌类型与艺术特征
一 古希腊诗歌传统
二 混融型:史诗
三 叙事型:抒情诗与酒神赞歌
四 戏剧型:悲剧与喜剧

第四章 剧场文化与剧场政体
一 雅典剧场文化的成因
二 “剧场政体”的乱象
三 柏拉图的忧患意识

第五章 悲剧与净化
一 悲剧何为?
二 思想渊源与影响因素
三 理论进程
四 批评反思

第六章 歌队与会饮
一 酒神歌队的妙用
二 会饮习俗的德行教化

第七章 道德诗学与适度原则
一 道德诗学的两翼:心灵与身体
二 身心的平衡
三 内外结合的教育方式
四 强身健美的体操教育
五 身体诗学的理想境界
六 尊重适度原则
结语 目的性追求与完善的公民
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