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二十世纪艺术史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5992467
  • 作      者:
    (德)乌韦·施内德著
  • 出 版 社 :
    中国文联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编辑推荐
  《海外艺术学经典译丛:二十世纪艺术史》是中国文联出版社年度巨献“海外艺术学经典译丛”首本图书!百余幅艺术史上的经典画作,图文并茂讲解20世纪艺术史上的震撼心灵的艺术运动,及其划时代的艺术史影响力!
展开
内容介绍
  《海外艺术学经典译丛:二十世纪艺术史》是乌韦·施内德于2001年在德国出版的艺术史专著。《海外艺术学经典译丛:二十世纪艺术史》按照时间顺序介绍具有代表性和决定意义的各个艺术运动和其演变历史。全书通过22章,主要介绍各种艺术门类独特的艺术家、多重交替的艺术发展规律、相互影响又相互排斥否定的艺术思潮。为我们打开了了解西方20世纪艺术权威的新途径。
展开
精彩书摘
  《海外艺术学经典译丛:二十世纪艺术史》:
  
  第一章 新艺术的幻象1885-1900
  在此之前,法国印象派已实现了与传统的决裂,开始将大城市及其城市居民的休闲娱乐活动作为现代题材来描绘,与此同时,象征主义创作手法再一次复苏,但艺术家们的首要任务,是试图运用雕塑的手法促使绘画达到色彩和形式的独立。19世纪末,欧洲正处于经济繁荣时期,对外施行殖民主义,对内奉行复辟政策。后印象派艺术家就是在这样一个趋于老化和僵化的社会中,为寻求更为自由的社会,发展着一种新艺术的幻象。
  蒙克(Munch)、凡高(vanGogh)、高更(Gauguin)和塞尚(Cézanne),这些艺术大师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们一起,有意识地离开都市迁居边缘地带。艺术家们意识到了既是权力中心、又是拜金社会的都市的危险性以及带给他们的烦扰,因而离开这里,寻求独立、安静的工作环境,忍受“极度的孤寂”(汉斯冯马雷语):蒙克在挪威的奥斯陆海湾(Oslofjord),凡高在法国的阿尔勒(Arles)、圣雷米(Saint-Rémy)和奥维尔(Auvers),詹姆斯恩索尔(James Ensor)在比利时的奥斯坦德(Ostende),费迪南德霍德勒(Ferdinand Hodler)在伯尔尼(Bern),塞尚在艾克司-普罗旺司(Aix-en- Provence),高更先是在布列塔尼大区(Bretagne),之后干脆完全躲避文明社会,跑到了马提尼克岛(Martinique)和塔希提岛(Tahiti,又译为大溪地岛)。事实上,艺术家们选择与世隔绝并非迫不得已,对于他们的艺术来说,这种隔离是一种推动力,隔离为这些艺术家的创作提供了一个重要主题。
  1885年至1886年的冬季,年仅23岁的爱德华蒙克在奥斯陆创作出了《病儿》。32岁的凡高画出了《吃土豆的人们》,为了更为系统地研究艺术而进入安特卫普学院深造。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新艺术的幻象 1885-1900
第二章 前卫与原始:野性化与创造一个新世界 1905-1915
第三章 形式问题与大都市 1908-1915
第四章 现代主义的自觉 1912-1913
第五章 反民众与反创作:行为主义和拼贴 1910-1920
第六章 马塞尔·杜尚:非艺术作品 1913-1923
第七章 绘画彼岸的绘画:超现实主义的工作方法 1924-1933
第八章 毕加索与马蒂斯:世纪天才及其跖者
第九章 人物形象的延续 20年代Ⅰ
第十章 康斯坦丁·布朗库西:作为作品的工作室
第十一章 走入日常生活的现代艺术:乌托邦与综合法 20年代Ⅱ
第十二章 马克斯·贝克曼:现代艺术的集大成者
第十三章 消灭现代艺术的企图 30-40年代
第十四章 欧洲-美国:原始主义与崇高
第十五章 日常生活进入艺术:波普艺术与行为艺术 1956-1965
第十六章 走出材料与观念 60-70年代Ⅰ
第十七章 约瑟夫·波伊于斯:塑造意味着改变一切
第十八章 布鲁斯·瑙曼:被清空的艺术工作室
第十九章 永远的绘画 60-70年代Ⅱ
第二十章 唤起记忆 60-90年代Ⅰ
第二十一章 摄影取代绘画 60-90年代Ⅱ
第二十二章 世纪末 1990-2000
索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