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北京书画名家述评》:
1956年,新中国第一个书法社团——北京中国书法研究社成立时,郑诵先主持日常工作,相当于现在的秘书长之职,为书社做了大量的事务性工作,并以书法研究社的名义,执笔撰写了《怎样学习书法》和《各种书法源流浅说》,稿酬分文不取,无私地贡献给书社日常使用。这两本深入浅出的书法普及读物,在书法相对萧条的历史背景下,产生了积极的反响,几度再版,供不应求。1976年由香港再版并向日本、东南亚发行,影响深远,至今读来依然令人受益匪浅。此外,郑诵先还编写了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频等楷书四家字帖,供书法爱好者临摹学习,在报纸、杂志上发表有关书法的文章。
在北京中国书法研究社存在的近十年间,书法交流成为中日外交的重要载体,郑诵先作为中日书法交流的中方主要人物和书社秘书,承担着大量的宣传组织工作,先后八次参与展览,接待日方来访者。在组织中日两国书法交流时,均向各省、市、自治区有关部门征集稿件,再聘请专家评审,遴选出高水平的作品,真正做到了公开、公正和公平,在日本东京等地举办《现代中国书道展》,因作品水平之高而深受日本书法界的好评,并将中方作品汇集成册影印出版。郑诵先参展的作品是《忆秦峨·娄山关》(毛泽东).此次书展和影印集在日本受到广泛称誉,为弘扬祖国的书法艺术做出了重要贡献。
1961年10月29日,人民日报在郭沭若题词的专版上,展示了郑诵先、郭风惠、陈云诰、陈半丁、溥雪斋、沈尹默、王传恭、陈文无等十位老书法家的作品。1963年暮春,一个以毛泽东主席诗词为专题、由当时在京的知名书家参与的重要笔会在北京北海公园仿膳举行。郑诵先与书社的数十位老友应邀出席。笔会上诸位书家各施所长,精心创作,郑诵老写了《浪淘沙·北戴河》,笔会选出了近二十位书家的代表作品,制成当时最为精美的书签,发行全国。1964年郑诵先还组织溥雪斋、郭风惠、刘博琴、康伯藩几位书社成员在中央电视台举办书法讲座,分别就各种书体进行讲解和示范,首开了电视书法教育的先河,并多次在北京市文化馆、少年宫等地普及书法教育,为传播书法艺术做出了脚踏实地的基础性工作。1988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郑诵先书法选》;1998年荣宝斋出版社出版了《郑诵先书法集》。
纵观郑诵先书法艺术,所作草书以章草笔意为魂,参之以今草和行草变化,圆劲而厚重,结体多取横势,比章草多流畅飞动之趣,较今草多古朴雄劲之势,形成了风神高古、苍劲雄浑的独特风貌。晚年尤好汉碑,独钟“二爨”,并试图将其特点融入于章草之中,为明清以后日趋衰微的章草艺术注入了新的生机,郑诵先集功力、学养、才情于书法之中,堪称一代章草翘楚。
郑诵先古朴厚重、大气磅礴的艺术风格也折射出他性喜交游、虚怀若谷的生活态度。他一生广交名士,早在20年代,郑诵先即与同乡张善抒、张大干友善,并常向章草大家罗复戡研讨书艺,可谓亦师亦友,相互促进;此外与北京中国书法研究社的同仁如陈云诰、张伯驹、郭风惠,天津的吴玉如、陈少梅、王学仲,以及国学大师章士钊、夏承焘等,均为他诗词书画的挚友;郑诵先对青年朋友更是热心培养,无私提携,如书画界的王遐举、胡爽庵、刘炳森、梁志斌等,当年均不同程度上得到了郑诵先的教诲。
据梁志斌回忆说,郑先生开朗达观,“文革”期间街道的人让他看自行车,他对学生梁志斌说:“过去出门坐汽车,现在看自行车,一样!”泰然处之。郑诵先性情耿直,据萧劳先生对梁志斌讲,一次,萧劳看到一件长卷,是王逸如先生的书法,并请北京各名家题跋,这本应写赞美之词,郑诵先知道王逸如写赵体。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