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法治的品格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52007633
  • 作      者:
    殷啸虎著
  • 出 版 社 :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内容介绍
  《法治的品格》是作者殷啸虎,近年来有关我国民主法治建设的随笔集,分为运行法治的方式、法治与生活、法治与依法执政、法治与依法行政、法治与公正司法、法治与社会治理、法治与民主政治、法治人物素描、宪法背后的故事等九辑,既有对一些法治事件的评论和看法,也有对一些重要法律问题的阐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近年来我国法治建设的进程。
展开
精彩书摘
  《法治的品格》:
  扶助跌倒老人引发的思考
  在路上看见老人跌倒,该不该去扶?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现在却引起了社会广泛的讨论甚至争论。其实,就如有网友所说:这个问题居然也要拿出来讨论,这本身就是社会的悲哀、国家的悲哀。但问题是,引发问题讨论和争论的原因是什么?我们的社会又应当如何应对呢?
  有不少人认为,这一现象的发生,反映了社会公共道德水平的下降甚至是严重滑坡。对此,我个人并不完全赞同。因为公共道德首先具有“公共性”,如果社会上的大多数人都认为老人跌倒不应该去扶,显然这是一种严重的公共道德的滑坡。而现在的问题是,绝大多数人都认为,看见老人跌倒,是应该去扶的,说明大家还都是明白的,基本的道德底线并没被突破;但知道应该去扶而不愿甚至不敢去扶,这显然就不是或不仅仅是道德问题了。
  道德与法律一样,都是一种价值判断。不同的是道德是基于一个人的良心作出的判断;而法律是基于一个人的行为作出的判断,并且这种对行为的判断首先是基于一定的事实而不是“想法”,但不能排除对“想法”的考量,这就是法律上所说的主观方面。如果不考虑主观方面而仅仅根据行为进行判断,就很有可能出现偏差。因此,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与维护,不仅需要相应的道德水准.更需要依靠法律(基于良心)的公正的事实判断。一旦法律的判断背离了良心的准则,必然会对人们的行为造成约束。从这个意义上说,彭宇案、许云鹤案等相关案件的判断,实际上是给人们一种法律上的心理暗示,根据这种心理暗示,不扶老人恰恰证明自己是“无辜”的、是“合法”的,扶起老人则有可能证明自己确实“违法”了;而卫生部的《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又在不恰当的时间和场合为这种心理暗示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持(尽管这个《指南》本身是正确的)。当这种心理暗示作为一种示范效应蔓延开来时,问题就真的发生了。
  所以,解决问题的关键不能仅仅是提高道德素养,更应该从规范公权力的示范效应人手。一旦发生类似的争议,公权力机关首先要判明责任,像许云鹤案中跌倒的老人依照法律本身就要承担主要的法律责任;二是要严格按照法律程序,谁主张,谁举证,在可能的情况下公权力机关也要承担必要的查证责任,不能将举证责任转嫁给救助者;三是严格依法追究违法者的责任,有不少网民建议立法惩治那些被救之后诬陷救助者的行为,其实我国刑法关于“敲诈勒索罪”的规定就已经包括了类似行为,完全可以按照刑法规定追究其刑事责任。而对于那些撞人之后借“扶人”名义逃避责任的,同样也要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当然,那些对他人施以援手的人,在“见义勇为”的同时,更要“见义巧为”,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从而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风尚。
  ……
展开
目录

前言:坚定不移地贯彻依法治国方略
第一辑 运行法治的方式
铭记60年前的庄严承诺
现行宪法30年:成就与反思
2011年:法律如何顺应民意
做好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这篇大文章
营造良好的法治生态环境
如何实现法律的落地
法治诚信在于令行禁止
法律面前不应“公私有别”
法律面前不应有“好人”与“坏人”之分
提升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
提高领导干部的“法商”
民生问题的根本在于维权
要依法处理好维稳与维权的关系
律师职业操守的法律底线
新闻报道应当遵守法律底线

第二辑 法治与生活
养成依法处理问题的习惯
热帖背后的冷思考
要让“不知法”者守法
戴口罩的学问
游走于舌尖之间的遐想
改变“看法”
安全出行从红绿灯前做起
扶助跌倒老人引发的思考
在德国、英国过马路
如何破解打车软件的法律困局
赴台“自由行”不能太“自由”
尊重公民的“肥胖权”
全国哀悼日应以制度化的形式加以规范
电视台法治类节目对破案过程的描述应该有度
勿把婚姻当游戏
回家之路不需要法律来铺垫
学校不应成为法治的“真空地带”
尹健庭案件的再思考
砸手机折射出法治思维的缺失
为儿童权益撑起法律的“保护伞”
女童摔婴的法律难题如何破解
如何解决燃放烟花爆竹背后的权利之争

第三辑 法治与依法执政
作风就是形象
实现依法执政的法治保障
以权力的规范运行保障权力的廉洁运行
以法治思维推进反腐败工作
执政党要牢牢掌握反腐败的主动权
进一步加强地方党建工作的思考和建议
“廉政账户”的理论误区与法律悖论

第四辑 法治与依法行政
公权力是面对公众的权力
以“权力清单”遏制权力不作为
打造“服务政府”的重要举措
知错能改体现了一种法治精神
行政首长出庭应诉的示范意义
废止劳教制度彰显人权保障的进步
民警配枪,法律准备好了吗?
如何破解乱设摊管理与执法难题
也谈养老金改革的争议
节假日公路免费也应“公交优先”
“限牌令”考量决策者的法治思维
由乱穿马路“罚读报”想到的

第五辑 法治与司法公正
以司法公正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依法有序推进司法改革试点工作
让司法“回归”司法
司法权威的前提在于司法中立
司法判决应正确区分“作品”与“人品”
现代司法理念不能背离民意
钱若水断案的启示
以刑抵债是否可行

第六辑 法治与社会治理
提高城市管理的法治化水平
依法创新社会治理方式
依法构建社会利益协调机制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依法而行
社会依法治理面临的突出问题及对策思考
诚信体系建设的法治保障
健全和完善诚信问责机制的思考与建议
城市人口发展应从总量控制和质量提升人手
处理“广场舞”矛盾执法不能缺位
解决“广场舞”矛盾需走出的三个法律误区
整治群租的“破”与“立”
多管齐下保障地铁车厢内部安全
依法规范客运市场秩序要从源头做起
遏制出租车“黑车化”现象
把握网络犯罪特点,做到对症下药
理性看待“网络反腐”
理性看待网络民意表达
“歉意”应当如何来表达?
网络实名制是不是违背言论自由原则
邪教分子为何不怕法?
实现教育公平是杜绝校车事故的根本
天下兴亡,公民与政府皆应有责

第七辑 法治与民主政治
尊重发言者并容忍批评之辞
推进人大制度改革与发展的几点思考
聚焦全国“两会”民生关键词
人民政协协商民主需要法制保障
推进人民政协参与地方立法协商的思考
注重提案的“合法性”
关于提案可操作性问题的思考
“民主之家”——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参观记
同心同行:多党合作的历史经验与现实路径

第八辑 法治人物素描
费孝通1946年的民主宪政主张与追求——读《民主·宪法·人权》有感
史良与新中国初期的法制建设
本色是书生——《盲人奥里翁:龚祥瑞自传》读后

第九辑 宪法背后的故事
“二十年疯女之谜”的真相
宪法人格尊严保护“第一案”
2元钱的平等权诉讼
卧室里的宪法权利
黄老汉手持《宪法》抵制拆迁
“人造美女”的选美风波
男女退休年龄的“性别歧视案”
彭水打油诗引发的“诽谤案”
“馒头案”引发的权利冲突
公司禁止员工外宿被法院裁定违宪
“赵C”能否拥有自己的姓名权
宪法司法化的讨论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