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中西医结合治疗学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6305744
  • 作      者:
    宋景春,马林浩,陈淼主编
  • 出 版 社 :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编辑推荐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中西医结合治疗学》内容覆盖基础和临床,西医和中医,既有基础理论又有典型病例,参考文献涉及1925~2014年,既详实全面地介绍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目前研究进展的全貌,又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研究历史、诊断分型和治疗原则方面提出一些新颖的观点,同时介绍ICU中各种原因和各种类型DIC的诊治现状,值得临床各专业医师借鉴和参考。
展开
作者简介
  宋景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四医院(南昌大学附属长城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第二军医大学医学博士、上海中医药大学博士后。担任世界中医药联合会急症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兼常务理事,中国医师学会中西医结合急救专家委员会委员,南京军区重症医学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西省中西医结合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委兼秘书,江西省科学技术协会代表大会青年代表。迄今以第一作者发表SCI及核心期刊论文30余篇,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南京军区重点课题、江西省科技支撑计划和自然科学基金等7项课题,拥有国家发明专利一项,实用新型专利两项。曾获南京军区科技创新奖,陕西省教育成果三等奖,中华医学会全国重症医学大会优秀论文三等奖等奖励。
展开
内容介绍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中西医结合治疗学》共分为三篇十一章。第一篇为基础篇,主要介绍凝血与止血的基础理论,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研究历程、流行病学和病理生理机制。第二篇为临床篇,主要介绍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川表现和诊断标准,分类讨论不同病因导致的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治疗策略,并附有疑难病例讨论。本篇还对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相关的诊断学、药理学、输血学和血液净化治疗进行专题介绍。第三篇为中医篇,主要介绍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中医学病因、病机、辩证论治和现代研究延展,并对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治疗相关的中药学和方剂作专题论述。
展开
目录
基础篇
第一章 凝血与止血的基础理论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
一、血浆蛋白
二、血细胞
第二节 凝血的基本过程
一、血液凝固
二、抗凝机制
三、纤维蛋白溶解
第三节 血栓形成的病理过程
一、血栓形成的条件和机制
二、血栓形成的过程及血栓的形态
三、血栓的结局
第四节 血小板与凝血
一、血小板的超微结构
二、血小板的生理功能
三、血小板源性抗菌肽
第二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流行病学
第一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研究历程
第二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流行病学分析
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流行病学调查
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病因
第三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病理生理过程
第一节 凝血功能紊乱的病理生理
一、凝血功能异常的病理生理
二、抗凝功能异常的病理生理
三、纤溶功能异常的病理生理
四、血管和血小板异常的病理生理
第二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病理生理机制概论
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共同病理生理机制
二、影响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因素
三、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第三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病理生理机制个论
一、脓毒症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病理生理机制
二、创伤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病理生理机制
三、产科相关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病理生理机制
四、肿瘤相关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病理生理机制

临床篇
第四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表现与诊断标准
第一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分类、分型、分期
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分类
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分型
三、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分期
第二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鉴别诊断
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表现
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实验室检查
三、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鉴别诊断
第三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诊断标准
一、现行诊断标准的介绍与评价
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断的分子标志物
第五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实验室诊断技术
第一节 血管壁检测
……
第六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相关的药物治疗
第七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替代治疗
第八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血液净化治疗
第九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治疗策略

中医篇
第十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中医学认识
第十一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相关的中药学

附录 常用英汉缩略语词汇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