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电影与文化(电影史论·女性电影·后现代美学)》:
自20世纪90年代中叶以来,影视所的电影史研究不断有新突破、新见解,成果迭出。1995年正值中国电影诞生90年之际,实际由影视所主持的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创作中心发起并与中国电影资料馆、北京金桥市场联合摄制的52集电视系列片《中国电影》完成。影视所的陆弘石、高小健、赵卫防、赵小青、蔡洪声等都参与了影片的创作。这部专题片用丰富的图片记录了中国电影90年的发展历程,及时采访到许多高龄的电影人,留下了宝贵的影像资料,既具有史料和学术价值,又起到了普及中国电影的重要作用,也再次展现了影视所电影史研究的雄厚力量。
2001年,影视所的集体项目“中国电影五十年”正式被列为全国艺术科学“十五”规划课题,由章柏青任项目负责人。这个课题集全所科研之力,全面研究新中国成立后五十年的电影发展历程。经过数年的潜心研究,课题最终完成。2006年,作为课题成果的《中国当代电影发展史》出版问世。这部著作由章柏青、贾磊磊任主编,是继《中国电影发展史》《中国电影艺术史》(部分完成)之后,影视所在中国电影史研究方面取得的又一项重要成果。这部著作沿袭着影视所重视史料整理的治史传统,资料丰富,同时在写作体例上又力求创新,它充分考虑到中国电影的题材特征,从时政、都市、农村、军事、戏曲、儿童、名著改编、美术的角度把握中国电影的类型特征。此外,它紧贴中国电影实践的发展,特设“电影产业”和“事件与政策”两章,而且香港和台湾电影各自独立成篇,通过不同题材、类型的嬗变,全面展现新中国电影五十年的历程。此书被列入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获得业内人士的肯定。同年,由李少白主编的《中国电影史》亦出版问世。这部电影史多维度展现中国电影的百年流变,既探寻艺术规律,又考究产业特征,史论结合,尚变求新,持论公允,是一部结构完整、写作规范的教材。这些著作都强调用综合的眼光,艺术与产业、思想性与娱乐性兼顾,全方位、立体地追溯中国电影的前行的脚步。
在通史研究新作不断推出的同时,影视所的专门史的研究也硕果累累。这些个人著述既遵循着影视所电影史研究的传统,注重史料开掘,同时也注重视点的创新和阐述的深化,充分体现出多视角、多维度的特点。贾磊磊的《中国武侠电影史》(2005)第一次对武侠类型片进行了史的梳理和论的概括;丁亚平的《电影的踪迹——中国电影文化史评》(2005)把宏观历史描述和具体影人研究相结合,探索中国电影文化的进程,《影像时代——中国电影简史》(2008)从全球化背景、时代政治经济力量和社会文化精神的三重层面勾勒中国电影的发展轨迹;高小健的《中国戏曲电影史》(2005)通过翔实的史料,完整叙述了中国戏曲电影的百年历程;吴涤非的《当代香港电影史》(2005)梳理了当代香港电影的变迁;赵卫防的《香港电影史》(2007)全面叙述了香港电影的发展历程,内容充实,评价公允,是中国内地香港电影研究的重要著述;秦喜清的《欧美电影与中国早期电影(1920-1930)》(2008)以史料为基础重读20世纪20年代中国电影,辨析了欧美电影、文学对中国电影的影响。这些著作都显示了影视所电影史研究向专门史、断代史方向推进的努力。
目前,影视所的研究人员正承担着多项国家级和文化部电影史课题,除前面提到的课题外,还有《中国当代电影史(1978-2009)》(首届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中国电影图志与发展史研究》(国家广电总局部级社科基金项目)、《近三十年中国电影发展研究》(200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百年中国电影名著原著改编史》(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六十年来香港和内地电影互动及影响研究(1949-2009)》(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好莱坞与中国电影(1905-1949)》(人保部留学人员科学技术活动项目择优资助项目)等等,这些课题的完成将进一步完善中国电影史学科的基础建设,提升我国电影史研究水平。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