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网络与区域创新论丛:中美生物医药创新网络演化的理论与实践》:
当一个新药物被证明是制药公司的“金蛋”时,意味着将给公司带来丰厚的利润回报,也有利于促使公司加大对加研发的投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和欧洲的制药公司与国家的其他产业部门相比较,“金蛋”药物带来的收益非常可观。由此,制药业的研发投入也开始相应增加(OECD,1980)。但是制药公司的利润和研发投入之间还是呈现弱相关关系,这是因为制药公司经常减少利润去追加研发投资以便获得上市新药。目前制药公司的研发活动和政府财政计划的关系比以前更密切。
第四,营销策略。制药公司的营销策略影响药物研发的类型和水平。开发一个针对国际市场营销的新药,研发的工作量非常大。正如其他工业部门一样,公司通常是争取第一个向市场推出新一代药物(Foster,1987)。如果公司没有继续推出下一代创新药物,随后营销他们的药物将会面临处方药和非处方药顾客转而选择几乎具有近似疗效的同类药物的竞争。如雷尼替丁的H2-受体阻滞剂,第二代药物的销售量就超过了第一代。药物市场的营销竞争激励着药物公司加大研发投资,持续研发新药。
根据美国学者泰奇分析,单个厂商进行技术研发时,面对的风险有两种: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研发期间,两种风险减少的方式不同。独立于技术风险之外的市场风险并不会随着基础知识研究的完成而降低。也就是说,必须考虑额外的风险,即新产品的性能表现可能会不符合市场需求,或者新工艺技术带来的成本降低并没有把单位成本降低到可以实现市场渗透目标的水平。此外,预期商业化以前的研发早期可能会延续很长时间,这意味着企业投资的时间价值就会很高,成本也相应较高。无论公司使用什么样的贴现率,回报都会比预期低很多。高风险和贴现率的组合,导致大量的投资不足。
与此前十年药物研发成本突飞猛进的增长形式相比,目前的医药产业发展新形势下,制药厂开始大幅削减自身的研发费用。辉瑞制药公司宣布将裁员数千名,并且到2012年将研发预算削减20亿~30亿美元。阿斯利康表示,将在未来4年削减10亿美元的研发预算。一些制药巨头开发新药的成本,已经增至平均每种药40亿-50亿美元(用研发总预算——包括失败药品的研发成本,除以成功上市的药品的数量,便得到新药的平均研发成本)。据美国药物研究和生产商协会2013年公布的数据,该协会成员的研发费用从1980年的20亿美元逐年增长,1990年为84亿美元,2000年为260亿美元,2010年达到5070亿美元峰值后逐年减少,2011年协会成员投资新的药物研发费用为4860亿美元,2012年为4850亿美元。协会成员在美国国内的药物研发费用占国内药物销售额的20.7%,加上海外市场,全球药物研发费用占全球药物销售额的16.4%。
2.研发技术方向发生改变
现代生物技术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初,一直到80年代中期,是实验室和商业领域齐头并进并取得开创性进展的时期。所谓生物技术(Biotechnolo-gy),是指“用活的生物体(或生物体的物质)来改进产品、改良植物和动物,或为特殊用途而培养微生物的技术”。生物工程则是生物技术的统称,是指运用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等原理与生化工程相结合,来改造或重新创造设计细胞的遗传物质、培育出新品种,以工业规模利用现有生物体系,以生物化学过程来制造工业产品。简言之,就是将活的生物体、生命体系或生命过程产业化的过程。生物工程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生物电子工程、生物反应器、灭菌技术以及新兴的蛋白质工程等。与药物相关的生物技术主要包括高通量筛选、组合化学、生物信息学、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药物基因组学和分子设计等多方面。
目前,有60%以上的生物技术成果集中应用于医药产业,用以开发特色新药或对传统医药进行改良,由此引起了传统医药产业的重大变革,推动了生物制药的迅速发展。自从生物技术出现以来,传统的药物发现方法和顺序实验已经越来越多地辅以自动化,化合物库和基于计算机的实验可以使用几种不同的新技术分析。而且人类基因组的发现对于传统制药研发模式的转变起到了助推作用。药物靶标是寻找药物的基础,在过去的几个世纪中,人们很大程度上是依赖目前已知的五百多个药物靶标来发现药物。人类基因组研究表明,人类有3万-4万个基因和蛋白质,其中许多蛋白质是控制人类疾病的潜在的药物靶点。除了生物技术本身,对于小分子药物开发而言,生物技术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技术环节,无论是分子生物技术、生物加工技术还是基因组学还是蛋白质组学,都将对传统药物的开发带来深远的影响。FDA在2005年年初公布了新药申请要递交药物基因组学数据的准则,显示药物审批环节也与生物技术紧密相关。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