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文化研究中的电影及电影的文化场域
(一)文化研究中的电影
电影及其衍生物电视作为现代文明的产物,一直是文化研究的重要对象,无论是采用自上而下的文化批判方式,还是自下而上能动受众的方式,抑或是采用将社会文化空间看作多种文化力量斗争博弈场域的方式,电影、电视都是文化研究的重点。
法兰克福学派将电影当作文化工业的典型代表进行研究和批判。本雅明认为艺术之所以成为艺术,关键是作品具有独一无二的“灵韵”(Aura),这种灵韵是作者审美体验和独特个性内化于作品中,形成的一种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气息、氛围和光晕,它使作品犹如一个主体向欣赏者言说,是一定距离外的独一无二的现象,表现出时空知觉力范畴中对艺术原作价值崇拜的对象化,是传统艺术的审美特征。但是到了现代文明机械复制的时代,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影的兴盛,艺术作品中的“灵韵”开始委顿、势微。电影通过拷贝无限复制的方式,使艺术作品的原作不复存在,复制的绘画作品也让观众在任何时候都可以看到,昔日对独一无二艺术品视若珍品的神圣、权威和距离感荡然无存。电影以真实化、世俗化、生活化为宗旨,以“物质现实复原”的特性使昔日艺术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对立最终消失,电影通过拍摄和剪辑的手法,将现实组合为一种经过技术加工后的虚拟现实,它导致艺术灵韵得以生成的审美距离消失,观众因此被银幕上快速流动的场景牵制,而接受一种全新的审美效应“震惊”①。
本雅明认为,相对于传统艺术,机械复制的艺术将艺术品从它对礼仪的寄生中解放出来,获得了展示价值的主导地位。与此相应,艺术接受也从侧重膜拜价值的凝神观照的接收方式转变为侧重展示价值的消遣性接受方式。电影是典型的机械复制的艺术,电影的接受就是通过片段、零散的镜头、画面的蒙太奇转换,打破观众常态视觉过程的整体感,引起震惊的心理效应,实现激励公众的政治功能。②
阿多诺和霍克海默在其合著的《启蒙辩证法》中基于纳粹通过文化工业强化其独裁统治的现实,意识到广播和电影等大众媒介是由紧密勾结的政府和文化工业影响民众、支配民众,从而剥夺受众群体主观能动性和独特个性的工具,使他们不会也不愿反对政府的独裁统治。③因此他们认为,文化工业实际上是国家意识形态建构的一部分。其作用就在于使“整个世界都要通过文化工业的过滤”④。电影通过制造常规观念的世界,使常看电影的人把外部世界当成电影的延伸,然而,这实际上却是电影制片人的准则。这些制片人、制作人“早在他们借助工业把自己展现出来以前,他们就已经把自己划入到工业范围以内了”。公众的态度在名义上和实际上也都支持着文化工业体系,因此它也是这个体系的一部分,并没有被排除在外。⑤这样国家通过与文化工业的结合,通过诸如电影广播等大众传播媒介控制公众的思想,从而使他们成为其想要的“顺民”。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