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苦尽甘来
20世纪80年代,田林县的民间壮剧团又蓬勃地发展起来。距离百达不远的爱善村群众也要建立戏班。但是对于从哪里请老师意见有分歧。有的主张到百达剧团去请,但是得请6位老师才能教戏;有的主张到百逢去请,一分报酬都不用,但是要请8位老师才行;有人则推荐说凌云闭老师可编可导,生、旦、净、丑各个行当都行,而且他还懂音乐、文武古装,艺术技能比较齐全,他所带的平那壮剧,技艺精彩。负责一个人的生活相对负担不重,而且本地的戏过于陈旧,只有请闭老师来教才能有所创新和发展。最后商议决定舍近求远,到凌云请闭克坚为师。在爱善剧团传艺一个多月,还未彩排,正好被文化局副局长发现,马上要求调到县大礼堂作为招待县干部会议晚会演出。在此期间,远在凌云的妻子病重,为了做到教戏治病两不误,闭克坚就把妻子接到爱善治疗照顾,后来因为本地草药无效,当地的剧团成员就用马车拉着他妻子到田林县探医。在排练期间,各家各户争先恐后请他去家里做客,离别的时候又赠送了大米、公鸡、毛巾、布鞋等,由他大徒弟用马运送到家。平时在外面传艺的过程中,看到有游手好闲、偷鸡摸狗的年轻人,他也会找机会个别谈心,动员他们到剧团学戏,通过戏曲起到教育的作用。
1985年2月,田林县文化局聘闭克坚为县文化馆壮剧辅导员,兼主编《田林县戏曲志》,合编《田林三套集成》,每个月有一定的收入。各地剧团获悉后,纷纷打报告到文化局,要求其下乡辅导。当时全县共有106个壮剧团,他深入到大部分剧团去传授技艺。并在这一年的9月份,被认定为“北路壮剧第十代新师”,载文刊登在9月1日的《右江日报》上。但是世事难料,1988年8月,县文化馆毫无征兆地通知他说因为经费紧张,已无法让他继续留在馆中上班,他只好回到利周乡百达屯的家中。当时正好母亲年迈,且和弟弟一家的关系不好,要求他回家,他就把妻儿全部接到百达,准备在百达居住。因为没有了工作,没有了收入,为了维持生计,在朋友罗兵的帮助下,他开始推着车子走街串巷收购废品,但是巨大的心理落差让他难以开口吆喝,后来实在难以为继,而且妻儿也不适应百达的生活,一家人又重新回到凌云。而他又开始了各地奔波传艺、表演的生活。1990年云南省富宁县博隘镇常社剧团邀请他前去教戏,在当地传艺一个多月后,临近的田林县八渡瑶族乡塘合村也来邀请他去表演,两地相距70里,且都是山路,极难行走,出发当日天公不作美又下起了大雨,为了他能顺利到达下一个演出地点,当地群众特地准备了马送他,牵马的人年纪都比他大,令他格外感动。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