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戏剧社会学
由戏剧的形式问题产生了历史问题:戏剧社会学。这并不意味着,一个时代全部的文学和艺术——包括它的戏剧文学——是可以轻而易举地从它的经济、社会情况中推导出来的;也不意味着我们认为,人们能够根据对莎士比亚时代所进行的社会学分析来阐明他个性和艺术的本质。考虑到整个艺术和文学,更重要的是受本书的框架所限,我们可以不提出这些问题。在上文中,我们仅从戏剧的概念就推导出了戏剧的形式特征,并没有涉及历史的也就是社会的关系,我们要问的仅仅是,由于这些形式特征,戏剧具有哪些社会可能性。电就是,我们基本上是从反面来提问的,我们的问题是:在哪些时期以及在何种程度上戏剧是可能的。或者从正面来说:哪些时代氛围要求戏剧形式作为与之真正相应的、确切的、有效的表现形式?
然而整个问题的提出是合理的吗?我们究竟能不能谈论社会对戏剧的制约性?历史证明,我们可以这样做。人们几乎不能将这种现象看作是偶然的,即只存在戏剧时代,而在非戏剧时代伟大的天才不会出现。我们知道,所有伟大的剧作家都生活在伟大的戏剧全盛时代,在风格上他们与前辈有着很强的关联性,随即有很多后辈继承他们的衣钵,他们不过是在一个伟大的、人才辈出的时代充当了先锋(阿尔菲耶里也许是唯一的例外)。这个状况也许已经足以让我们不再将这些戏剧家的集中涌现——从戏剧的角度看他们之前和之后的几百年大多没什么成果——看作是偶然的,而是去寻找一些更为深层的、超越了个人天赋的原因:社会学原因。
当然,人们能够针对所有出现在同一个时代、具有共同艺术特质的艺术提出这个问题。这是对风格问题的社会学解释问题,是各个时代的艺术风格是否取决于它们的社会结构的问题,以及如果答案是肯定的,是如何取决于的问题。在这里,我们将只谈论戏剧,我们的问题是:戏剧形式中存在这样一种元素么,它同时也是构建时代氛围和普遍情感的深层元素?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这是哪一种元素?是时代情感和氛围中毋庸置疑地取决于社会的那个部分吗?之前的形式分析其实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让我们简短地总结一下从中得出的结论。首先,戏剧效应得以产生的状况是社会性的。群体往往比单独的、孤立的个人更具社会性,相较于个人的思想,时代的历史情况对群体效应具有更强的决定性作用,而在群体中的个人几乎不能摆脱这种氛围所产生的影响,至少在他作为群体中的存在的这段时间内摆脱不了。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