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吕凤子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4152581
  • 作      者:
    范建华著
  • 出 版 社 :
    东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范建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美术学博士,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后。目前为南京邮电大学传媒与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九三学社江苏画院副秘书长、理事。
  参与的国家“九五”重点规划项目“中国历代诗话全编”编纂工作,获第十一届“中国图书奖”;项目“新金陵画派形成初期的社会生态及理论研究”、“延安时期的艺术设计活动”分别获江苏省文化厅、江苏省教育厅资助。先后在《文艺研究》《文艺评论》《美术观察》《新美术》《美术与设计》《书法研究》《美苑》《中国书画》《书法》《荣宝斋》等刊物发表三十余篇论文。参加过国内外各级绘画、书法展事及学术交流活动,绘画作品被国内多家文博单位收藏。
展开
内容介绍
  吕凤子作为二十世纪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中,学院培养的第一批美术师资,曾经有过辉煌也经历了之后的落寞,以此作为研究个案,本身就具有见证二十世纪中国画发展史的意义。
  本文通过对吕凤子独具特色的“完人”美育思想的阐发,结合其在理论著作中提出的“三宗”说绘画史观,论述吕凤子文艺思想。叙述过程中,结合吕凤子早、中、晚三个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分别获得的三个第一,观照其在中国画上探索的道路。
  其早年代表作《庐山云》在巴黎世界博览会获一等奖。本文特别以其中年后形成成熟风格并获得当时巨大认同的获民国第三次全国美展唯一一等奖的作品《四阿罗汉》作为个案研究对象,试图结合当时的时代思潮、评审机制、评委观念、媒体文献,以此为探寻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画在西风东渐的背景下,由早期的盲目从西到后来文艺的民族化逐步理性回归的变迁契机,在西学、国学的纠葛与磨合中,厘定当时审美观念的嬗变。
  新中国成立后,强调文艺为人民服务,这与吕凤子朴素的民本思想有深沉的契合,使他能够在一系列展事中,有机会浮升于画坛前列。他的《菜农的喜悦》获得江苏地区一等奖。
  而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由于对极“左”思潮的反拨,人们开始重视与中国文艺精神有深沉契合的山水画,主题性人物画创作又走入另一个不应有的受人冷落的尴尬境地,吕凤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本文结合其书法篆刻、诗词的论述,将吕凤子个人的经历与二十世纪中国社会运动的变迁、文化思潮紧紧联系在一起,其浮与沉正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史历程的折射,通过对吕凤子艺术道路个案的研究,认清吕凤子所探寻的道路意义及其历史地位,就具有见证现代中国画演进史的意义。
展开
精彩书摘
  《美术学博士文丛:吕凤子研究》:
  又唯美感能引起全体作用中感性作用,故不能为美育、德育立绝对之区别“,”故余日美育者不但抑欲之方便法门,亦即德育之所以为德育。舍美育而言德育,吾见其徒劳而无益也“。此与蔡元培之美育观一脉相承。所以他心目中的教育目标是:“所以从事人间教育者,他的目的应该永久是,创造人间文化,获得人类福利。即永谋发见生力变幻无尽之原则,而使社会生活趋向合焉。”这颇似我们今天的《教育法》规定的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的综合长远发展要求,以全面提升学生素质为根本宗旨,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意志,促进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终极目标是通过对人道德灵魂美感的培育,而使其最终成为一个身、心和谐的人,造就和谐的社会。他之所以要倡社会在和谐状态中“是因现在社会愈演愈不谐和,愈变愈丑恶,原因在于少数强者强要他人信仰己说,服从己命,以便私图,强把社会分成若干阶层,若干集团,而导之相互残杀,致使人们好杀成习,致使人们好权威、好享受暨好做人上人的欲求。这样的演变下去恐怕人类会灭绝吧”①。这种具有朴素的民主、平等民本思想的观点在新文化早期运动中,为很多知识分子所崇尚。吕凤子认为道德和美感可以调和物质主义和经验世界中的各类问题,军事的发展可能产生侵略和私斗,物质财富的增长也可能导致社会的不公平与惨剧的观念很大一部分来自蔡元培的启民思想。吕凤子并对过去的不适教学提出反省:“昔之良法,或不适行于今,决择不慎,譬入歧途,愈进愈远于目的;譬行险径,不经意而踬而踣,且有后灾矣。”“我相不除,执着不破,终欲不可抑也。”他自己的行为即是为着自己的理想而付诸实践的,是将观念落实在行动当中的,他在晚年给他的子女去病、统华的信中仍表达这样的观点:“生的意义便是不息的劳动,不断的创作,我一向是这样说就得这样做,病不能夺我志,死更非我所忧。”是真正的“知行合一”。
  1943年在国立社教学院的演讲《论美育》中说到:“思,谓内在有组织的活动。事,在外有组织的活动。思之则,尊异集异,尊异成异。思与事间有距离,然其则则一,其趋则一。异谓生力变幻,变幻无尽,异亦无尽。异在,己在,己亦无尽。穷异,即创造文化之谓。成异,即获致福利之谓。最合理教育云者,即穷异成异,穷己成己之谓。是即吾侪谋在此实施之美育。”他的阐释:“执,和之障,乱之源也。美育有序:观和,平执;观爱,止执;观执,绝执。”“我们现在特设这个教育处所,能否使这个处所成为爱的源泉,不复成为酝酿人间怨毒处所,不敢遽下断语。‘一念永怀人可爱,遂教苦绝世间心’。我们亦但求流尽我们的泪与血而已。”①
  对学生,他是身体力行地浇灌着爱。他的美育理想早在1915年他亲自创作的《正则校歌》中即能体现出来:“惟生无尽兮爱无涯,璀璨如花兮都如霞,畴发其蒙兮茁其芽,鼓舞欢忻,生趣充塞,正则正如秋月华,美呀!”整首歌极力创造出一种生的勃勃之气。他自己曾解释:“‘准生无尽兮爱无涯’是说宇宙间一切事象都是力的表现,你也是力,我也是力。力的表现永久不会完全相同,你是你,我是我。虽父子兄弟也不会一样无异,这不一样的异的事象便叫做生。宇宙无尽便是力无尽,生无尽。若问为什么要这样异的生,只好说是爱这样生便这样生,所以说生无尽便是爱无涯。生的现象便是爱的表现,穷极变幻,真是美绝。最容易叫人感觉其美的莫如璀璨的花,都丽如霞。……我们现在做的事,就是启蒙祛蔽的事。蒙蔽祛,爱的芽便可发荣滋长,所以说‘畴发其蒙兮茁其芽’。我们每个同学都能够做到尽量发展每个不同的个性,尽力的生,自会感到生的趣味和幸福,再不会有人间怨恨和悲哀。我们学校也就成为‘鼓舞欢忻,生趣充塞’的处所,正如秋月光华照耀人间,你看美不美?所以说‘正则正如秋月华,美呀’。”②
  ……
展开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形成吕凤子思想的渊源
第一节 吕凤子早年的社会生态
第二节 吕凤子早年的教育与交友
第三节 两江师范学堂的熏染

第二章 吕凤子的“完人”美育思想
第一节 “完人”理念的发展
第二节 吕凤子的美育思想成因
第三节 “人生制作即艺术制作”的完入主张
第四节 完人的美育实践

第三章 吕凤子的“尊异成异”艺术风格
第一节 吕凤子绘画思想
第二节 关于画风分期
第三节 吕凤子的书法、篆刻、诗词、正则绣

第四章 吕凤子的绘画史论
第一节 吕凤子的绘画史写作方法
第二节 吕凤子的“三宗”说艺术史观
第三节 吕凤子的绘画理论

第五章 关于吕凤子的地位评价
第一节 吕凤子性格对其绘画地位的影响
第二节 吕凤子在画史上的定位
结论
参考文献
吕凤子年谱
附录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