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马季老师给我的思考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5994287
  • 作      者:
    姜昆著
  • 出 版 社 :
    中国文联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姜昆(1950.11.19~),男,汉族,北京人,祖籍山东烟台。国家一级演员,著名主流相声演员,相声表演艺术家,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他多才多艺频频涉足影视及书画界,还是雅典奥运会的火炬手。从艺30余年,创作和表演了上百段相声作品。《如此照相》、《特大新闻》等大批作品,在国内及海外华人中间引起巨大反响。他创作的国内第一部大型相声剧《明春曲》,在国内外演出了近百场,并搬上了人民大会堂的舞台,受到了各界的一致好评。他德艺双馨,对他的老搭档李文华等情深意长,也被曲艺界传为佳话。
展开
内容介绍
  这不是一部普通的名人图书。用姜昆自己的话说,这《马季老师给我的思考》是将自己为曲艺事业呐喊与一些思考编撰成集。
  这部书关注的不是明星的活法而是明星的想法。《马季老师给我的思考》由马季先生对相声的贡献和思考说开去,主要论述了目前曲艺创作、表演中出现的新现象,以及曲艺这门源远流长的艺术形式面临的挑战。其中不乏尖锐的观点:“他不满意相声队伍里的俗气,不满足相声队伍里人员的文化素质,恨我们这支队伍里的歪风陋习……这些风气,今天,我们还有没有?是不是在侵蚀着我们队伍的肌体?我们难道不应该扪心自问吗?”
  “一些演员上台后还高高在上,根本不知道观众在想什么,那现场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我们曲艺简单的表现方式不应该改造吗?这个世界上制作不精良的东西,哪个能赢得市场?我们传统的曲艺艺术不应该包装吗?这个世界上包装不好的东西,能卖得出价钱吗?”通过这部书,我们看到的是姜昆的另一面。可以说,这部书里的姜昆比我们舞台上看到的更真实、更犀利、更炽热。
展开
精彩书摘
  《马季老师给我的思考》:
  我们不妨回顾一下历史:吉林省从1979年就举办第一届二人转新剧目评奖推广会,连续搞了近二十届,目前,这已经转变为两年一届的艺术节。
  当时,通过艺术家和民间艺人在一起探讨、交流和分析演出实践经验,大家都认为国营与民间这两种经济体制下的二人转都在不同层面上存在着背离二人转本体或有失二人转本体的现象。具体体现在国营二人转丢掉了“丑”,丢掉了“说”;民间二人转丢掉了“旦”,丢掉了“唱”。尤其是国营二人转逐渐丢失了二人转艺术视为根性的东西——丑角艺术、灵活自由的演出方式和台上台下互动的观演关系。这是国营二人转生命力萎顿的重要原因。于是有了2002年吉林省首届二人转艺术节对“四大名丑”奖项的启动,就是要找回失落了的二人转丑角艺术。有了共识,加上社会上全面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二人转抓住了机会,首先在东北演出市场上带头火爆起来,显现了民间二人转相当强大的市场竞争能力。他们研究市场,研究受众,他们知道几分钟没包袱,观众就会产生审美疲劳。为了迎合观众需求,他们把“说”和“逗”推向极端,甚至整台演出没有一段完整的二人转唱段,是名符其实的“搞笑晚会”。
  那个时候,东北风二人转不但在长春拥有三家剧场,同时在吉林市、哈尔滨市以及北京等地也有演出场所,同时吉林卫视的“乡村戏苑”和“二人转大观园”等栏目也不间断地播出东北风和其他二人转剧场的节目,这些演出极大地丰富活跃了群众文化生活,发挥了重要的娱乐功能。
  那个时候的火爆,得益于民间二人转演员能够抓住老百姓的所思所想,在说笑中适时针砭时弊,反映民众心声,努力与观众沟通并产生共鸣,得益于他们把一腔子热血都倒在舞台上,演尽“绝活”,展现十八般武艺的特色。赵本山的“刘老根大舞台”出色的市场运作,使二人转的这场“革命”登峰造极,推向了极致。
  随着二人转的日渐红火与备受关注,二人转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民间”小剧场演出与国有“专业”院团之间出现分化;社会上开始有了“黄色二人转”、“绿色二人转”之争;针对小剧场里的二人转大部分成了“搞笑二人组合”,与讲究“说、唱、扮、舞、绝”的传统二人转艺术相去甚远,普遍存在低俗现象,甚至有了二人转的“真”“伪”之辨。对于这些,有的专家直言不讳地批评道:“认为《傻男人也潇洒》这样讲笑话的东西才是现在二人转与时俱进的最新表现方式,实在令人汗颜。二人转的确是与时俱进,与观众亲密无间的;另外,它的好胃口、吐纳精神的确也是它能存在到今天的重要原因。说口或者笑话,甚至杂技这样的东西进入到它内部可以看成是二人转广收博取的表现,不过仅仅把这些当成是二人转,并且说它们就是二人转沟通观众的方式,那不等于说相声、笑话都成了二人转?真是荒谬至极。”大家看,二人转呈现的是繁荣与萎缩并存的“生态异化”现状。
  二人转的脱俗问题,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是一个从提出二人转改革创新的那天开始,就一直存在的问题。现在一提反对二人转的“俗”,就有人跳出来说什么“市场需求”、“谋生需要”、“无伤大雅”,还有的人提出俗的二人转“接地气”,还有甚者提出“性”话题从来就是民俗文化的特性等,有的人直截了当:快乐千万种,有的廉价,有的昂贵,都是百姓所需,一乐解千愁。
  其实说这些话的人自己也不理直气壮。我认为,这话过于矫情。他们不是觉的“俗”的内容好,而是不希望有人管,不希望有满嘴“官话”、不愿意看“附庸风雅”的二人转。怕二人转的改革,改掉二人转的“土”气,改掉二人转的“乡俗”风味,故而用这样的一些“理由”做盾牌挡住他们认为来自官方的“长官意志”。当然,会不会有人仍然喜欢那些低级趣味的“噱头”的情趣,就不在这里分析了。
  这里,我要说,对于二人转小剧场经常有一些低俗表演的现象,二人转的艺术家和评论家不是没有警觉。2004年12月26日新华网上登出一篇文章题目是《恶俗将毁了二人转》。2007年《吉林日报》10月9日报道:近年,随着东北民间二人转迅速火爆全国,其特有的幽默、轻松的艺术特色逐渐被更多的观众认识和接受,但与其相伴的“脏口、粉词”等低俗表演也一直备受争议。最近,在国家和省里有关部门的管理和力促下,省内较大的二人转团体“东北风二人转艺术团”率先行动起来,在今天下午举行了一场特殊的“以演健康二人转为荣,以说‘脏口、粉词’为耻”的座谈会。
  ……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