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艺术品市场之马见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2371823
  • 作      者:
    马健著
  • 出 版 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马健,上海交通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博士,西南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兼任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研究员,清华大学艺术金融管理高级研究班导师,中央财经大学拍卖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中国文化管理协会艺术品市场管理委员会理事,以及多个企业机构、收藏团体和私人藏家的顾问。

    近十年来致力于文化产业和艺术经济的理论与实践,是国内最早系统研究收藏品投资学和拍卖学的学者。

    主要著作:

    《收藏投资的理论与实务》(2004)

    《收藏投资学》(2007)

    《收藏品拍卖学》(2008)

    《艺术品市场的经济学》(2008)
展开
内容介绍
  《艺术品市场之马见》是资深艺术经济学者马健博士近年来观察和思考中国艺术品市场的鼎力之作。作者从艺术品投资、艺术品经营和艺术品金融等多个视角出发,提问题、辩观点、作比较,不仅阐述了自己的独到见解,而且研判并追踪了市场走势。《艺术品市场之马见》理论性与操作性相结合、历史性与现实性相联系、区域性与国际性相统一,观点鲜明、言辞洗练。
  《艺术品市场之马见》既是注册拍卖师、鉴定估价师和理财规划师等专业人士的重要参考资料,更是广大收藏爱好者、专业投资者和艺术管理者的案头必备书籍。
展开
精彩书摘
  五如何寻找价值投资洼地
  在艺术品市场上,所谓价值投资,是指投资那些市场价格低于其内在价值的艺术品。对于收藏者和投资者而言,艺术品的内在价值就像是一张安全网。在艺术品价格波动的过程中,虽然可能下跌,但很难跌穿这张安全网。艺术品的内在价值越大,这张网的弹力就越容易让艺术品价格反弹。那么,在艺术品投资实践中,如何进行价值投资呢?我们不妨以中国清代的外销油画为例来展示一下寻找艺术品价值投资洼地的思路。
  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清代油画主要以宫廷油画和外销油画为代表。由于大多数宫廷油画都保存在国内,关于宫廷画家及其艺术创作的文献史料也比较翔实,因此,学术界对宫廷油画的研究较为深入,人们也比较熟悉。与此相对应的是,国内学术界对外销油画的研究还十分粗浅,人们对外销油画的认识也有待深入。这应该是造成清代外销油画整体价值被明显低估的重要原因。但是,无论从清代外销油画的历史价值来看,还是就艺术价值而言,清代外销油画都是值得学术界深入研究、值得收藏者引起重视的中国早期油画品种。
  顾名思义,外销油画就是以对外销售为目的而绘制的油画。因此,外销画也被称为贸易画。从艺术风格来看,清代外销画的画家直接或间接地向西方画家学习,以开放的心态接受了17世纪荷兰绘画、18世纪意大利绘画和18世纪英国绘画的艺术观念;从绘画技法来看,外销油画既取法于西洋画的技法,又有机地融入了中国画的特点。这就使得外销油画既不同于地道的西洋油画,又明显有别于传统的中国绘画;从题材类型来看,外销油画的题材类型极其广泛,家庭生活、历史故事、农业生产、手工制作、衣食住行、商业贸易、士农工商、三教九流、游艺娱乐、婚丧嫁娶、山川海港、花鸟鱼虫,无不囊括其中;从销售流向来看,外销油画的买家主要是到访广州的国外商人、官员、海员和游客,外销油画就类似广东人所说的“手信”(外出归来信手捎回的小礼物)。这些外销油画则主要销往欧洲,后亦销至美国。这一历史背景使得清代外销油画目前主要被欧美的公私藏家收藏,国内的收藏反而零零散散,罕成体系。
  (一)清代外销油画的历史价值
  外销油画大都以清末岭南地区的社会风貌和民间生活为题材,形象地再现了清末岭南地区的风土人情。例如,中国香港艺术馆收藏的《渔民烧火图》《乡村乐手图》《村庄卖艺图》《广州戏棚图》等一系列外销油画皆以乡村风俗入画,不仅描绘出了岭南地区的自然风光,而且记录了底层民众的生活状况。这类题材的油画作品多为当时来华的西方人“命题”,而由中国外销画画家创作。虽然不可避免地带有西方人的猎奇色彩,但依然是研究清末岭南地区农村风俗的重要资料。1837年8月出版的《中国丛报》中曾经刊登过新呱的一套6幅《鸦片烟鬼图》,并配有解说文字,详细解说了这6幅图画,将西方人的看法诉诸笔端。广州博物馆现在还收藏有一套11幅《鸦片图》,详细记录了鸦片装箱、切鸦片球、泡鸦片球、水煮鸦片、调剂鸦片、鸦片烟具、贩卖鸦片、销售烟具、鸦片交易和吸食鸦片的真实场景。这些作品不仅客观描绘了鸦片的生产和流通,而且记录了中国人吸食鸦片之后的悲惨命运,还真实反映了清末岭南地区的社会现实。
  从19世纪20年代开始,外销画又增加了刑罚题材。广州博物馆收藏的一套12幅《刑罚图》就涵盖了审判、敲首、鞭刑、枷号、示众、发遣、监斩、腰斩、凌迟、绞刑等内容,描绘生动,微细毕至。例如,《审判图》就描绘了县令、师爷、衙役、犯人等各色人物在公堂上的断案场面,表情生动,动作夸张,戏剧性强。
  ……
展开
目录
第一篇  投资之道
一、收藏与市场的核心问题
二、艺术品投资的特殊规律
三、艺术品购藏的最佳时机
四、怎样来兼顾乐趣与回报
五、如何寻找价值投资洼地
六、市场震荡中的投资之道

第二篇  投资基金
一、艺术品金融化及其深化
二、艺术品投资基金的价值
三、艺术品投资基金的模式
四、摩帝富投资基金的经验
五、艺术家共同信托的启示
六、中国艺术品信托的瓶颈

第三篇  市场分析
一、流失文物怎样回归中国
二、画廊与拍卖行如何共生
三、高古轩画廊:高在何处
四、佳士得公司的中国战略
五、国美集团的艺术电商路
六、艺术品贸易特区的追问

第四篇  市场研判
一、艺术品交易所不妨缓行
二、市场的底部是一个区间
三、重构中国当代艺术价值
四、切忌去追高艺术品股票
五、怎样来理解市场的调整
六、艺术品市场的潮起潮落

第五篇  市场散论
一、画派非大杂烩和联谊会
二、青年艺术家的市场距离
三、如何评估受贿藏品价格
四、小拍卖公司的生存之道
五、企业自律还是多方监督
六、公权力介入市场的底线

第六篇  市场对话
一、怎样理解艺术品拍卖价
二、拍卖指数是一把双刃剑
三、中国书画的真赝品比率
四、文交所究竟该何去何从
五、修一门艺术品保险课程
六、成都艺术品市场纵横谈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