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医生的二郎腿一跷,居高临下训斥两句,病人怎么能满
意?!”
最近一两年里,我以人类学的深入访谈方法,陆续调查了数十名医学生。其中一个主题即是请大家谈对当前医疗环境的认识。
首先,我使用“医疗环境”这个词,而不是“医患关系”,旨在去“医”与“患”的二元化,因为这两者应该要同仇敌忾,共同战胜病魔。最近几年,屡屡发生医患之间让人伤心至极的恶性事件,多名医务人员被伤害甚至失去生命。‘
在此重申:我认同“十年树木、百年育人”的教育理念,教育绝不应成为急功近利的手段!我们要让学生保持应有的纯真和对理想的执着,不要过早被社会的“染缸”着色。但是,无人能够做到将学生放置在“真空”当中隔离起来去学习。
医学生们,当今社会的医学生们,尤其是临床医学生们,难道你们是生不逢时吗?还未毕业,还未成为真正的医生,还没有体会到事业的成就感,就要在求学期间品尝人生的那一番痛楚的滋味?
我,医学院的一位普通教师,经过二十几年的辛苦求学路,愿意将后半生投身于医学生教育事业,并希望以自己的微薄之力,参与培养未来的医学人才,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护理等等医学专业的后备大军。这是幸事!
说句实在话,从情感上,我不甘于医生的社会地位迅速下滑,我不想再看到医学生因医患矛盾而神伤。因为,我非常确定的是,整个社会需要尊重医生。可是,我又得按捺住内心的激荡,回归理性,正确引导大家坚守着信念。那么,到底发生了什么?
在2012年5月至7月的一次集中调查中,我和外文系的同事胡燕老师、清华大学王剑利(我的师妹)博士生共同开展了针对医学生的主题访谈。我们邀请了北京协和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和临床八年制医学生共50名(硕士生43名,八年制医学生7名),他们的平均年龄为23岁,其中男生19名、女生31名,专业科室涉及内外妇儿、急诊科、神经科、皮肤科等以及生化、病理、病原、流行病学、伦理学等基础医学领域。
结果发现,医疗环境现状给医学生带来了较明显的负面影响,临床型医学生对医患关系的走向更为敏感。在医学生眼中,导致医患关系不和谐的四个主要因素依次为:医生自身原因(38%)、患者原因(30%)、体制/大环境(21%)及媒体炒作(11%)。受访的医学生谈得最多的还是“医生自身原因”。①
‘‘医患关系还是大夫的态度问题,只要大夫耐心些什么都好说,医生这个职业本身就要求奉献,总得做出点牺牲才能做好这个职业。但是现在的大环境就是这样,人们更关注生活时间、生活质量,上班就是上班,下班就再不想提起上班的事情。
‘‘导师也是一天到晚急急忙忙地。其实多花点时问给病人说清楚,病人不懂的地方就多说点,确实有些疾病有难度、有风险。如果二郎腿一跷,居高临下训斥两句,病人怎么能满意?!,,
一位临床型研究生这样说,且自己从实践中发现并总结:医生的态度好一些,即使发生了医疗事故,病人家属也不会死缠烂打,绝大部分患者都是走投无路才闹纠纷。再说中国本来就是讲人情的社会。医生虽然不能像当年的林巧稚那样天天24小时在医院里耗,但起码态度要温和些,耐心此,有人情味一些。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