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成药新用途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177778
  • 作      者:
    李世文,康满珍主编
  • 出 版 社 :
    人民军医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内容介绍
  《中成药新用途(第五版)》在前4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作者参考近年来国内大量医学文献,结合自己丰富的临床经验,收集整理了常用中成药200余种,按药物主要功效与用途分类编排。对每种药物均概述其来源、组成、规格、用法、功效和传统应用;重点介绍其临床新用途,包括新的应用范围、用法用量和临床疗效等,并附参考文献。全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介绍的方法简便易行、疗效可靠,是临床医师、药师、基层医务人员和医学生学习、应用中成药很有价值的参考书,亦可供广大中医药爱好者自疗和保健之用。
展开
精彩书摘
  《中成药新用途(第五版)》:
  2.治疗痛经运用小建中口服液治疗痛经患者122例,经用药2~3个疗程后,其中临床治愈者(腹痛及全身症状消失,停药后6个月经周期未复发)105例,显效者(腹痛及全身症状明显减轻,或者消失不满3个月而复发,但再服本方仍有效)10例,有效者(服药后疼痛消失或减轻,但停药后又疼痛)4例,无效者(服药2个月经周期后,腹痛依然如故)3例,总有效率为98%。方法:内服小建中口服液,每次30ml,每日3次,于经前3日开始服,至月经干净止为1个疗程。连续服药至症状消失。
  3.治疗三叉神经痛有人用小建中颗粒治疗三叉神经痛患者24例,效果显著。用法:口服小建中颗粒,每次20ml,早、中、晚各1次,5日为1个疗程。结果:24例中,临床治愈者20例,好转者3例,无效者1例,总有效率为96%。服药时间最短者1个疗程,最长者4个疗程,平均为2.5个疗程。治愈的20例,经随访1~2年,无一例复发。
  4.治疗绝经期综合征现代医学认为,妇女绝经前后在卵巢功能衰退同时出现的一系列以自主神经系统紊乱为主的症状,称为绝经期综合征。运用小建中口服液治疗绝经期综合征患者38例,其中治愈者(症状及体征消失,随访半年未见复发)31例,好转者(症状及体征减轻或部分消失)5例,无效者(用药1个疗程,症状及体征未见改变)2例,总有效率为95%。
  5.治疗虚寒型癌性腹痛病种包括原发性肝癌、胰腺、结肠、胃及宫颈癌、食管癌及肺癌肝转移。用本方加味:桂枝、延胡索、甘草、白芍、山药、丹参、干姜、大枣、饴糖(或红糖)。脾气虚甚者,加党参、茯苓、白术;阳虚甚者,加制附子、干姜;湿盛者,加泽泻、车前子、薏苡仁;气血亏虚者,加黄芪、当归、枸杞子、鸡血藤。每日1剂,水煎服。7日为1个疗程。结果:38例中临床缓解13例,显效14例,有效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刘翠峰.小建中汤加味治疗虚寒型癌性腹痛38例.实用中医药杂志,2000,16(12):17]。
  6.治疗消化性溃疡治疗组67例,用本方加味:白芍、桂枝各129,炙甘草、土炒白术、海螵蛸各139,生黄芪309,干姜、三七粉(分冲)各69,浙贝母、延胡索各109。肝郁者,加醋香附、枳壳、柴胡;胃热者,加黄芩、牡丹皮;刺痛者,加当归尾。每日1剂,水煎餐后服。4周为1个疗程。对照1组31例,用奥美拉唑(洛赛克)每次20mg,克拉霉素、阿莫西林(青霉素皮试阴性)每次各0.5g,每日2次,餐后服;4周后,改用雷尼替丁每次150mg,每日2次,半空腹服,用药4周。对照2组45例,用上述中、西药。有3个疗程,结果:三组分别痊愈40、10、31例,好转24、16、13例,无效3、5、1例,总有效率为91.5%、83.8%、93.8%。随访半年,分别复发7、13、2例[杨鲜丽.加味黄芪建中汤治疗消化性溃疡67例.陕西中医,2005,26(1):20]。
  7.治疗遗精用小建中汤加味[桂枝12g,炒白芍249,炙甘草129,大枣5枚,生姜109,黄连69,肉桂29,人参(另炖)109,五味子8g]用冷水浸泡药20分钟,先以武火煎沸,再以文火煎煮共30分钟取一汁,再煎二渣20分钟,共取汁200ml。人参碎后以文火另炖2小时和上汁分2次温空服。若头眩加川白芍9g;心悸加柏子仁159,远志10g;早泄加芡实159,龙骨30g;阳痿加菟丝子129,枸杞子159,仙茅10g;虚热汗出者加白薇109,牡蛎109等。
  ……
展开
目录
第1章 解表剂
第一节 辛温解表剂
小青龙合剂(颗粒)
桂枝汤(颗粒、合剂)
九味羌活片(丸、颗粒)
第二节 辛凉解表剂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片(糖丸、糖浆、合剂)
桑菊感冒片(丸、合剂、颗粒、糖浆、散)
银翘解毒丸(散、片、颗粒)
第三节 表里双解剂
小柴胡(汤)丸(片剂、颗粒)
柴胡注射液(滴鼻剂)
第四节 扶正解表剂
荆防败毒散(丸、颗粒)
人参败毒散(丸、胶囊)
防风通圣丸
桂龙咳喘宁胶囊

第2章 清热剂
第一节 清热解毒剂
新癀片
板蓝根颗粒(胶囊、注射液、口服液)
牛黄解毒片(丸)
穿心莲片(注射液)
双黄连注射液(粉针剂、口服液、气雾剂)
清瘟败毒饮(丸、合剂)
五味消毒饮(丸、合剂)
三黄片(丸、散、液、注射液)
六神丸
紫金锭
苦参片(栓、注射液)
季德胜蛇药
第二节 清热凉血剂
水牛角浓缩粉(片)
清热地黄丸
第三节 清热泻火剂
泻黄散
导赤散
第四节 清脏腑热剂
龙胆泻肝丸(片、口服液)
青蒿鳖甲片

第3章 泻下剂
第一节 寒下剂
大承气(汤)颗粒
大黄甘草散
第二节 温下剂
温脾丸
大黄附子丸
第三节 润下剂
通幽润燥丸
麻子仁丸(胶囊)
第四节 逐水剂
十枣丸(散剂、胶囊)
控涎丸
……
第4章 祛暑剂
第5章 温里剂
第6章 安神剂
第7章 开窍剂
第8章 补益剂
第9章 固涩剂
第10章 理气剂
第11章 理血剂
第12章 祛痰剂
第13章 祛湿剂
第14章 消导剂
第15章 祛风剂
第16章 驱虫剂
第17章 外用剂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