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网络电影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5712807
  • 作      者:
    杨晓茹,范玉明著
  • 出 版 社 :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作者简介
  杨晓茹,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博士后,新疆艺术学院影视戏剧系副教授,从事影视传播、新媒体艺术、文化产业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主持并参与教育部、自治区等课题四项,在《当代传播》、《当代电影》等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
  
  范玉明,中国传媒大学博士,乌鲁木齐职业大学传媒学院副教授、副院长。先后主讲新闻学概论、传播学理论、新闻写作、新媒体概论等多门课程,主持及参与省部级课题两项,累计发表科研论文20余篇。主要研究领域:理论传播学、新媒体。
展开
内容介绍
  《影视新视野丛书(第二辑):网络电影研究》从电影表演体系理论流脉、产业化背景下的表演、中国表演教育的嬗变、当下电影表演现象分析等方面分析当代中国电影表演。作者有较为深厚的理论功底,更有电影产业一线的表演与运营经验,使《影视新视野丛书(第二辑):网络电影研究》理论价值与实践指导价值并存。
展开
精彩书摘
  《影视新视野丛书第二辑:网络电影研究》:
  青年是一类具有叛逆性、想象力、颠覆性且往往不满于现状的群体,他们有强烈的表现欲望,需要找寻生命的意义和自我认同。但是,在传统媒介时代,精英霸权和主流文化占据了主要的信息发布渠道,青年人缺少表达的平台。网络媒介的出现,使得青年人有了宣泄情感的机会。“这个社会已经习惯生活的两面性,习惯了一个声音充斥,习惯了被人代表,习惯了沉默。当我们已经长大,当我们想表达我们的欲望、我们的思想时,却发现这个社会没有给我们一个完整的舌头去表达。我们不愿再做沉默的一代,我们不愿再依傍这个社会的舌头,我们需要我们自己的声音,我们选择了独立。现在,我们要向这个世界宣布:我们已经长大,我们不要再任你摆布。”
  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类型,网络时代青年亚文化的形成离不开当前的文化环境,总的来说,它受到后现代文化和参与式媒介文化的影响。
  1.后现代文化
  后现代文化是建立在高度发达、富裕的经济生活基础之上的,是生长于信息社会条件下的,以高度商品化为标志,以大众闲暇为消费条件,以满足大众消费欲望来赢利的一种新兴文化;是深受资本与商品逻辑支配的消费文化;是与大众传播媒介相关联,具有模式化、类型化和批量复制特点的文化;是没有深度体验、没有历史感、仅仅反映当下瞬间体验的平面化产品。后现代文化具有解构性、多元性、反主体性、反理性、反权威、去中心化、通俗化、大众化等特征,反对本质还原主义欲求对一切事物进行理性解释的理念,试图打破传统文化中精英分子和主流文化的中心和权威地位,寻求个性化、差异化和多元化。
  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社会文化语境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后现代思想开始在中国活跃,文化领域也开始向后现代趋势转化。以启蒙精神为核心的精英话语被从中心挤到了边缘,大众文化逐渐从边缘走向中心。后现代文化反主体性、反理性、反权威、去中心化、颠覆宏大叙事的特点,与具有反抗仪式情结的青年人产生共鸣,获得了青年人的认同与接受,后现代文化渗入到青年人的生活中,成为大众文化发展的趋势。
  后现代时期的电影在表现内容和题材上突破了以前主要以英雄、精英为主的局限,更多地关注底层、女性、同性恋等弱势群体或特殊群体。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出现了一大批关注底层人民生活的电影,例如《三峡好人》、《上车,走吧》、《盲井》、《二弟》、《卡拉是条狗》、《哭泣的女人》、《看车人的七月》、《落叶归根》等。电影作品通过对底层生活的描述,鼓励人们乐观面对生活,发挥创造力,靠努力工作改变生活境遇,充满了脉脉温情的人道主义关怀。
  2.参与式媒介文化
  2006年4月20日,《经济学人》杂志网站刊登了《在受众中间》一文,宣告大众媒介时代正让位于将深刻改变媒体产业及整个社会的个人化和参与式媒介时代。文章指出,自古登堡1448年第一次发明活动型技术(Movable Type Technology)以来,媒介技术的发展在历经文艺复兴、大众媒介时代以及广播电视的普及应用之后,在2001年活动型技术又再一次被创造出来——由本·特洛特(Ben Trott)和米娜·特洛特(Mena Trott)夫妇发明的“Movable Type”这一博客工具,标志着大众媒介时代向新时代过渡的开始,即参与式媒介时代。
  参与式媒介时代的特征是私人领域的公共化,表达上是创作者的个性化表达,形式上是进行公共性的分享。以博客为例,博客以个人主页的形式存在,内容由文字、声音、图片、影像等多媒体元素构成。博客具有开放性和共享性,博客的内容既可以是私人的,如记录个人的情感和生活,也可以是公共的,通过对内容的阅读设置,既可以以私人日记的形式出现,也可以向外界开放,供
  ……
展开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
第二节 文献综述
第三节 研究内容和主要观点

第一章 网络电影的概念界定及发展阶段
第一节 网络电影的概念界定
第二节 网络电影的发展阶段

第二章 传播媒介与电影艺术变革
第一节 传播媒介发展历程
第二节 电影传播媒介的发展历程
第三节 电影艺术变革

第三章 网络电影的形式及微电影发展
第一节 网络电影的形式
第二节 微电影发展现状、原因、问题及策略

第四章 网络电影的艺术特征
第一节 网络艺术的审美追求
第二节 网络电影的艺术特征
第三节 网络电影《老男孩》艺术赏析

第五章 网络电影传播的体系结构
第一节 网络电影传播控制分析
第二节 网络电影受众分析
第三节 网络电影的传播内容分析
第四节 网络电影的传播特征
第五节 网络电影传播模式

第六章 网络电影的青年亚文化考量
第一节 网络时代的青年亚文化解读
第二节 网络电影的青年亚文化特征
第三节 网络电影的青年亚文化发展趋势

第七章 网络电影产业探析
第一节 网络电影产业环境分析
第二节 网络电影迅速发展的产业动因分析
第三节 网络电影产业优势分析
第四节 网络电影产业盈利模式探析
第五节 网络电影营销
第六节 网络电影产业面临的挑战及发展对策

第八章 微电影营销研究
结语
附录:网络电影相关“节、庆”活动及代表作品简介
参考资料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