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音乐审美教育的人学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0255675
  • 作      者:
    尹爱青著
  • 出 版 社 :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编辑推荐
  这本《音乐审美教育的人学研究》共分五个部分,主要从音乐审美教育的人文解读,音乐审美教育的人学承诺理由,音乐审美教育的人学承诺理由,青年审美教育的人学命题寻根,音乐审美教育的人学承诺,青年审美教育的人学方法论几方面解读音乐审美教育。
展开
内容介绍
  为探索音乐审美教育的人学主题,这本《音乐审美教育的人学研究》运用价值判断与分析的方法,以设定音乐审美教育的人学承诺理念为理论出发点,对现实的音乐教育进行审察和分析,在现代社会发展的大背景观照下,将音乐审美教育视为生命质量提升的教育。在对音乐审美教育的人学思考层面上,分析音乐教育现实并关注其发展状况,明确音乐审美教育的内在价值。探索音乐审美教育作为一种人类社会的文化现象,它的哲学、历史和文化根源是什么?为什么能促进人自身各种因素的平衡和协调,影响和提升人的生命质量?这种影响和促进作用的实施机制是什么?实施的策略和方式如何?通过对这些问题的价值理性思考,促进音乐审美教育在理论上、内容上、方法上走出误区,澄清音乐审美教育的人学承诺内核,恢复其独特的感性情感维度和人文内涵与人文价值,从人的生命意义和生命质量提升的角度,探索音乐审美教育,探求音乐审美教育对人的生命质量提升的独特作用和价值依据,以求音乐审美教育人学承诺内涵的合理回归。
展开
精彩书摘
  《音乐审美教育的人学研究》:
  “礼乐”代表着维护人伦制度的形式规定和情感审美表现,而“仁”则作为中国最早提出的“人学”理论,成为贯穿中国人伦文化的精神实质和思想原理。它对中国文化思想发展的作用,有人将其比做“思想上的日出,否则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就会万古长如夜”。因此,对以“仁”文化为代表的“人伦”研究也就成为中国文化传统中人学本质讨论的焦点。正如前所述,传统的中国社会中,一切人及其思想文化无不在人伦文化的制约下,个人无不在人伦关系之网中。人伦成为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一种规范。当然,在中国文化发展的长河中,除了儒家思想为主流外,还有诸多主张和派别,但无论是儒家的尚仁,还是道法自然的天人合一,无论是注重眼前的务实个性,还是人与人之问的整体意识的提倡,都没有离开人伦文化这个基础。压抑、限制个体生命的主观欲望的发挥和征服自然力的雄心,力求协调统一,安于现状。“由孔子创立的这一套思想文化,在长久的中国社会中,已无孔不入地渗透在广大人民的观念、行为、习俗、信仰、思维方式、情感状态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成为人们处理各种事物、关系和生活的指导原则和基本方针,亦即构成了这个民族的某种共同的心理状态和性格特征……值得重视的是,它由思想理论已积淀和转化为一种文化——心理结构。不管你喜欢或不喜欢,这已经是一种历史的和现实的存在。它经历了阶级、时代的种种变异,却保有某种形式结构的稳定性,构成了某种民族文化和民族心理的特征,它具有不完全、不直接服从、依赖于经济、政治变革的相对独立性和自身发展的规律。一方面,它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非历史的先验结构,而是历史地建筑在和制约于农业社会小生产的经济基础之上。这一基础历经中国历史的各个阶段而并未遭重大破毁,宗法血缘关系及其相应的观念体系也长久保持下来。……这正是使‘孔学’这一文化心理结构长久延续的主要原因。但另一方面,它既已成为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形式和民族性格,也就具有了适应于各种不同阶级内容的相对独立的功能和作用。”
  ……
展开
目录
一、音乐审美教育的人学解读
(一)概念解读——人学内核
(二)价值解读——逻辑起点
(三)依据解读——人的哲学

二、音乐审美教育的人学承诺理由
(一)基于历史的理由
(二)作为人的确证—一音乐审美教育活动的第一理由
(三)作为人的专利——音乐审美教育价值透视
(四)作为人的需要——再说人与音乐审美教育

三、音乐审美教育的人学命题寻根
(一)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
(二)命题寻根——审美实践活动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三)命题归因——音乐审美教育人学命题的教育学意义

四、音乐审美教育的人学承诺
(一)基于人的起因——从功利到审美到艺术掌握世界
(二)表现人的方式—一从形式体验到情感表现
(三)为了人的价值—一从生存到发展

五、音乐审美教育的入学方法论
(一)前提条件
(二)基础构建——音乐审美心理结构的建立
(三)发展理想人格——音乐审美心理状态的整合
(四)20世纪音乐审美教育实践透视和思考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