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的意涵:明代人物画研究三题》三篇有关明代人物画的研究专论,分别检讨明代早、中、晚期较具代表性的画家与作品,虽然具体而微的画史个案研究不便从中获取“因缘承成的不同风格变化”,但对于促发创变的“要素、程度、性质及其效果”却每有新异的收获。其间,对于社会政治、宗教民俗、学术潮流以至画家性情等因素与艺术间存在的“某种正比关系”的捕捉收效尤著。承认画史“变革内部自发自足的特质”当然必要,但所谓“本体性”如果仅指变化的根源始自画家与绘画发展自身因素的话,那么对其的厘清与证定仍不可避免地需要考察其所处的外部环境。否则,单就绘画或画家的“本体”发声,则很难不陷入片面理解与纯形式分析的有限思路中。利用“上至宗教,下至经济学”等文化史上的各种资料探求画作问隐含的“消息”,这是艺术史学科不断发展的生命线。因此,要把握中国传统绘画的深髓和精义,亟须立足于人文学科的宏观文化背景以解读、分析画家作品与美术现象,让作品尽量多且细地告诉我们关于它的故事,使模糊的感受渐趋清晰明朗。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