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基于符号学的景德镇陶瓷文化景观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4087838
  • 作      者:
    肖绚,李兴华著
  • 出 版 社 :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肖绚,男,1970年3月生,江西景德镇人,景德镇陶瓷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6年获得工学博士学位,获评上海市优秀博士毕业研究生。2007年入选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同年成为江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007年入选江西省首届“青年科学家”(井冈之星)培养对象。2009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优秀教师”,2010年成为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带头人,被中国科学院评为信息学科“青年科学之星”。主要研究领域为生物信息学、模式识别及符号学。近年主持了四项国家自然基金、一项科技部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及20余项省市级科研项目。在国外著名期刊发表150多篇论文,其中被SCI和EI收录的有80多篇,三篇论文分别入选2008年、2009年和2011年“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百篇论文”,SCI影响因子相加超过100。在陶艺符号学领域将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相结合,从符号学的角度来审视、揭示陶艺文化的内涵。科研成果分别获得“江西省自然科学奖”“省高校科技成果奖”“省人文社科成果奖”和“省高校人文社科奖”。2012年《中国科学人》期刊以“肖绚: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为题对其进行了介绍。
  
  李兴华,男,1964年生,江西瑞昌人,景德镇陶瓷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理事,复旦大学访问学者,江西省哲学学会、社会学学会、历史学学会理事,景德镇市社联特约研究员。
  主要从事中国哲学、文化地理学和传统器物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项,第二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自然基金各一项,主持省级科研项目六项。著有《景德镇民窑制度研究》《景德镇陶瓷器物中的人文美学精神》《景德镇陶瓷文化概论》,在报纸杂志上发表论文60多篇。
展开
内容介绍
  《基于符号学的景德镇陶瓷文化景观研究》运用符号学、社会学、文化景观生态等跨学科研究方法,对景德镇陶瓷文化景观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填补了相关研究领域的空白。利用符号学方法,把景德镇陶瓷文化景观区分为自然景观、生产景观、生活景观、制度景观、器物景观、制度景观、信仰景观等方面进行论述,在国内学术界尚属首次。对景德镇陶瓷文化景观的结构和形态的论述,不但具有理论价值,而且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
精彩书摘
  2004年是景德镇以宋真宗“景德”年号命名1000周年。为迎接瓷都千年庆典,弘扬陶瓷文化,将瓷都景德镇建成世界陶瓷艺术圣地和世界陶瓷文明的中心,景德镇进行了城区改造:低矮简陋的房屋变少了,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多的高楼;狭窄不平的道路不见了,重塑一新的是整洁宽敞的大道;普通单调的路灯没有了,全部换上的是独具特色的瓷灯瓷柱;在这次改造中,突出了瓷文化因素和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景德镇以突出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逐步成为融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于一体的江南旅游都市。1.3.5景德镇语言景观的演变
  景德镇话的形成具有城市语言形成的特征。历史上景德镇虽属浮梁县辖,但以生产瓷器而名满天下。镇域瓷器窑场作坊遍布,从事制瓷业的工人十之八九是客籍人,人口的流动也很频繁。靖康之乱后宋室南迁,官窑及北方各大名窑衰于战乱,一些制瓷工匠亦随之南移,有的则到景德镇定居。景德镇在瓷业发展并名著海内之后,各省均有人到此就业或定居,“十八省码头”便是景德镇的特殊之处,人口构成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从具体籍属看,长居本地者以本省都昌、抚州、南昌和安徽一些邻县的人数最多,是五方杂居的地域。初时语言比较驳杂,到明清时期御窑厂在镇建立,瓷业进一步发展,更加刺激了客籍人口定居本地。特别是景德镇与豫章郡的联系日益密切。而且随着大批瓷器经昌江水陆码头源源运出,本地航运发达起来,码头工人逐渐增加,其中多为南昌人,因此景德镇话后期的演变很大程度受到南昌话的直接影响,这是景德镇话成为赣语次方言的主要因素。都昌话、抚州话、徽州话等都对景德镇话的形成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正是这些定居在景德镇的各地移民及其后代经过长期的共同生活和劳动,言语交际互相影响、互相融合,各种方言土语逐渐趋于一致,从而形成了现在的景德镇话(《景德镇市志略》第240页)。
  景德镇由于陶瓷业生产发达、历史悠久而产生了一套独特的行业用语,这些行业用语有些现在仍被全国以至世界沿用,有些已改名称。《景德镇市志略》将这些行业用语分为做坯、圆器、琢器、窑业、彩饰、选瓷以及其他数类。这些行业用语写成文字时往往从俗从省,甚至是辞书上所没有的,完全是瓷业工人在实践中的创造。清蓝浦《景德镇陶录》指出:“景德镇陶业,俗呼货料,操土音,登写器物花式字多俗省。”清郑延桂《陶阳竹枝词》亦诗云:“土物音操土俗余,官窑原起大观初;漫言须辨瓷磁字,不釉何从考字书。(原注:镇俗操土音,登写器物多俗字,如不釉字,皆不见于字书,又不独瓷磁官观之当考辨。)”郑延桂诗中的“不”(音dun),是制作瓷坯的材料,非表示否定的“不”字,“釉”为覆盖在陶瓷表面的玻璃质薄层。
  ……
展开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方法
1.2 符号、景观、陶瓷文化景观符号
1.3 景德镇陶瓷文化景观演变

2 自然景观符号
2.1 自然景观与景德镇陶瓷
2.2 典型景德镇自然景观符号

3 生产景观符号
3.1 原料与燃料的开采运输景观
3.2 制坯业生产景观
3.3 瓷器烧造过程中的生产景观
3.4 陶瓷生产相关的辅助行业景观
3.5 结语

4 行业景观符号
4.1 景德镇陶瓷产业聚落景观的演变
4.2 景德镇瓷窑的发展演变历程
4.3 动态的文化景观
4.4 产业景观中的工具景观

5 陶瓷器物景观符号
5.1 宋陶瓷器物符号
5.2 元陶瓷器物符号
5.3 明清陶瓷器物符号
5.4 近现代陶瓷器物符号

6 生活景观符号
6.1 桥梁、渡口、码头和驿道
6.2 会馆和瓷器街景观
6.3 景德镇街道、里弄与瓷业文化认同

7 民俗景观符号
7.1 人口景观的变迁
7.2 瓷业饮食
7.3 祭拜窑神仪式
7.4 烧太平窑
7.5 节日文化
7.6 瓷业语言景观

8 制度景观符号
8.1 御窑生产中的制度景观
8.2 民窑生产中的制度景观
8.3 收徒拜师

9 信仰景观符号
9.1 行业神信仰景观符号
9.2 道教信仰景观符号
9.3 佛教信仰景观符号
9.4 基督教信仰景观符号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