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书理再思辨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0129132
  • 作      者:
    陈方既著
  • 出 版 社 :
    河南美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陈方既,1921年出生于湖北省沔阳县(今仙桃市);1946年毕业于国立艺专;国家一级美术师;长期从事美术、书法创作及理论研究工作;1989年离休;曾获中国书法第一、三届兰亭奖理论奖。
展开
内容介绍
  《书理再思辨》在令人信服地回答关于“书法是什么”和“书法写什么”的哲学命题的基础上,研究书法点线的内涵,以宇宙万殊存在运动之理认识书法点线把握、运用的艺术原理;研究书法的形体结构,考察字体的变迁过程,认为随着历史发展而自然形成的结字原理,得自人“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感悟到的形体结构原理。
展开
精彩书摘
  《书理再思辨》:
  人们很喜爱它,可是又说不出它究竟是一种什么效果。传为蔡邕所撰《笔论》,可以说是发现这种效果后,为进一步作这种追求提出的要求,他告诉人在作书之前,除了“默坐静思”做思想准备外,还要考虑“为书之体”有各种现实形、体、动态的效果,“纵横有可象者,方得谓之书。”人们怀疑这话出于后人伪托。因为好的书法都有生动的形象感,然而却不是书者临书之时有各种形体动态的设计后按之一一写出的。传为卫夫人所撰《笔阵图》中也有类似的话。现在看来,这种认识都是把书写效果的出现本末倒置了。这反映一个问题:古人在日渐娴熟的书写中,已经创造了生动的形象,可是又说不准这种效果是怎么产生的。钟繇曾有“笔迹者界也,流美者人也”的话,也只能说明书法发展到这个历史时代,人们从写成的抽象符号上,已感受到美,都很喜爱。但是它究竟是一种什么美?怎么产生的?说不清楚。
  直到东晋,王羲之以一个“意”字称赞这种效果,书写所成之象有一种值得品赏却又难以用语言明确表达的效果,才称之为“有意”、“大有意”。
  本文讲书法是写“意”的,指的就是这个“意”字。
  这个“意”字,在汉代书论中就已出现,后人以之言书事者也不鲜见。但作为书法中一种审美现象来认定,则自王羲之始。究竟什么是“意”,究竟怎样的效果才可以称“意”?他本人并未作任何解释,被他赞为“大有意”之书,今人也无从得见。但是,联系历代佳书的实际,仍可以让我们有这样的基本认识:
  一、所谓“意”不是指意思、思想。“意思”、“思想”只能由文辞来表达。王所赞的只是写成之“书”而非所撰之“文”。
  二、“意”也不是“意境”。书有境界:技能功力境界、法度境界、精神修养境界,指的是其所达到的审美意义上的高度,故不能言意境。唯有思想情欲、感识意兴等作为书写内容到达一定高度,才被称意境。
  ……
展开
目录
沉潜书理 厚积薄发(代序)
书法之为艺术
我、要、写、字
再说“写”字
书法是现实的反映书法美不是现实美的反映
美·艺术美·书法艺术美
什么是美
什么是艺术美
什么是书法美
书法艺术原理散议
书法艺术的形式
书法艺术的内容
书法艺术的形象
书法艺术的时尚
不能把书法视为纯形式的艺术
不能以“有意味的形式”认识书法
书法艺术的观赏问题
当书法成为纯艺术形式的时候
书法创新的思考
从“剔除记事功能”的书法创新说起
从“丑书”的观赏说起
急切的创变心理混乱的书理认识
不要把现象当本质
不伦不类的书法美学用语
感谢时代(后记)
一个忠实的书法精神守卫者(跋)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