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设计与世界设计研究大系·包豪斯与中国设计研究系列:包豪斯作为启蒙的设计》:
新材料被誉为“发明之母”和“产业粮食”。新材料的出现给设计的发展以新的动力,推动了设计作品中结构和功能的创新,从而改变了我们的日常环境和生活方式。而设计理念的发展,又对材料提出了新的要求。20世纪中叶,信息、材料和能源被列为当代文明的三大支柱。现代材料的发明与应用,从20世纪初开始变得尤为显著。以包豪斯为代表的现代设计将新材料引入设计与制造中,为生活和生产方式的现代化进程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另一方面,生活中的材料也成为了社会观念的一面镜子,反映出时代特有的意识形态。
包豪斯关于材料和设计的思想来自约翰·拉斯金(John Ruskin)、达姆施塔特艺术区的约瑟夫'玛丽亚·奥尔布里希(Joseph Maria Olbrich)、彼得'贝伦斯以及德意志制造同盟。◆威廉·莫里斯是拉斯金思想的继承者,也是手工艺运动的旗手。他提倡用手工制品的品质来对抗工业生产的粗糙,认为设计要建立在充分尊重材料的基础之上。德意志制造同盟所推行的工业文化既强调产品的功能,同时也注重建筑和日用品中材料的恰当使用。
在包豪斯的圆形课程结构图中,连接基础课程和建筑实践的是木、石、金属、织物等以材料分类的工坊,而这些工坊又与自然研究,色彩构成理论、材料研究及工具研究联合在一起。在包豪斯基础课程中,学生会接受材料和结构的训练,从中发现自己对玻璃、木材、石材、陶土、金属等材料中的哪种最感兴趣,哪种材料最能激发自己的创造力。由于战后物资拮据,包豪斯的教学中始终强调材料的经济选择,要求用最少的材料来实现功能和生产。1923年包豪斯大展中展出的样板住宅成为其在材料实验方面的综合展示。包豪斯的材料实验又总是与形式结构、使用功能等方面的理念结合在一起。
在人类历史早期,材料从发明到日常民用,往往需要漫长的时间。由于20世纪初“机械美学”的影响,以包豪斯为代表的现代主义设计的先驱们对于新技术新材料的热情接受和大胆应用,大大缩短了材料从发明到使用的时间,从而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包豪斯的设计品中,最具代表性的结构性新材料有压制玻璃、玻璃幕墙、塑料、胶合板以及不锈钢和铝合金等新复合金属,这些材料反过来又成为了现代主义的符号。
两次工业革命为许多新材料进入日常生活铺平了道路。直到20世纪中叶,金属材料在材料工业中一直占有主导地位。1850年代克里米亚战争期间,为了满足武器需要,钢铁产量大幅度提高,同时期出现的现代平炉和转炉炼钢技术使人类真正进入了钢铁时代。与此同时,铜、铅、锌大量得到应用,铝、镁、钛等金属也相继问世。1886年出现的电化学方法冶炼使铝成为一种常用金属。1919年前后发明了硬质铝合金并在航空、航天、汽车、机械制造、船舶及化学工业中大量应用。
在包豪斯之前,工业产品与日用品所使用的金属仍然局限于铁、铜、锡以及金银等贵金属,而包豪斯金属工坊很早便引入了现代成型技术,铝合金、不锈钢等复合金属大量地被包豪斯设计师用于家具器皿的设计。如威廉·华根菲尔德在1923年设计的包豪斯台灯、布劳耶在1932年设计的“313号”长椅等都是运用新材料的代表作。包豪斯在搬到德绍之后,与当地的容克飞机制造厂建立了合作关系,率先将用于飞机制造的铝合金材料用于日用品的设计中。
钢铁材料兴盛的同时也带动了玻璃材料创新,主要原因是20世纪初钢铁框架式建筑的外立面需要大面积的玻璃幕墙来填充,因此玻璃变成新材料主要体现在压制玻璃的功能完善之中。从14世纪到18世纪,人类开始生产特定形状的小型平板玻璃。19世纪中期,压制玻璃器皿因为价格低廉而被广泛量产。19世纪末,为了采光的需要,铁和玻璃两种建筑材料开始配合使用,但技术还未实现至高层建筑的玻璃外立面。1913年机械成型的平板玻璃问世,为现代主义透明建筑的盛行奠定了物质基础。包豪斯第三任校长米斯在1959年设计的纽约西格拉姆大厦是世界上第一代玻璃帷幕大厦。在他的设计中还经常把玻璃、石头、水泥以及钢材等物质组合运用。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