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看中医:趣谈中医药及全息》为中医仗义直言,让更多人看清科学真相;古老的中医学,第一次如此平等的与尖端科学对话;顶夸克发现者、美国费米实验室学科带头人叶恭平博士参与校稿;近百种简单实用的中成药、按摩手法、帮你充实家庭中医药箱。
《现代人看中医:趣谈中医药及全息》是一本科学严谨,观点独特的中医理论书。在传统中医几千年的理论基础之上,以现代人视角,打破地域及学科界限,发掘传统医学宝库,探索中医发展之路,兼具理论与实用价值。书稿经四位国医大师审读,世界顶级高能物理学家、顶夸克的发现者、美国费米实验室的学科带头人叶恭平博士参与校稿。极具权威性。
写在前面的话
在东北,有一个带有巫性色彩的词,叫“出马”,很多地方有这样的人,就是说她(他)因为某种原因一下子就有了“算命看病”的能力,可以给人治病了,很多人深信并且依赖这些“出马”的人。老家一个 38岁的远房女亲,就是“出马”的一员。她从农村出来,基本不识字。我问她这样一个问题:在她给人“算卦”的过程中,人们最想求得什么?她告诉我说,虽然求什么的都有,但多数人是因为身体不健康来寻求帮助,其中又以女性居多。也就是说,在面对生活的艰辛,面对身体的困惑时,女人们更愿意相信自己得了“外病”,相信算卦。
也经常和三四女友聊天,难免聊到美丽、男人与婚姻的话题,女友们经常问我,什么样的女人是最好的女人,能把男人的心牢牢地守住?咱们女人这辈子要怎么个活法儿?我也难以给出完美的答案。
早在 2007年,我曾与妇科名家柴嵩岩教授探讨关于女人的问题,写作了《现在女人那些事儿》。值得敬重的是,柴老六十几年的中医生涯,治疗过上百万女性,并为她们解决了不同程度的问题,且带来福音。谈到现代女性的身心问题,她坚持认为:饮食习惯的改变,喜欢吃冷、辣食物,从闺房走向市场,和男人一样称雄……这些都是众多女性疾病发生的根源。而在更早之前,我采访了京城四大名医肖龙友先生的孙女,中医妇科专家肖承悰教授,她也感慨现代女性殚精竭虑,压力过大,是妇科病种不断增加、女性更年期早到的主要原因……
这些应该是基本的答案了,然而,似乎还不能够完全解答女人之生命与疾病的全部问题。女人,女人的身体,女人的幸福,还有更隐秘的答案吗?
2009年 4月份,在山西我们寻访到道虎壁王氏女科第 28代传人的其中一脉。这是一个以“团队”治疗妇科疾病而闻名当地的中医世家,自第一代创立后,已行医 800余年,其间第八代传人与明末清初女科大医傅山先生来往密切,后代传人又秉承了傅青主女科的精华,对《傅青主女科》颇有深解,且融合自家经验,使医术更为全面。专治妇女胎前产后、崩漏带下、月经不调、久婚不孕等病症。在晋中地区,只要一说去“道虎壁”看病,几乎人人都知道是去看王氏女科,就像一提杏花村,人们自然想到了汾酒一样。
采访这一脉王氏女科,他们从头到尾一直说着这样一句话:有个好子宫,才能做一个好女人。毫无疑问,女人的所有秘密来自子宫,女人是一个以子宫为内核的“性命”之体。
这一次采访让我感到收获颇深,意义重大。
一周的时间里,我们奔波辗转于古城平遥与介休之间,全部时间用于探讨、交流。王氏女科这一脉的兄弟四人分别在这两个城市里出诊。这兄弟四人在山西有一个很好的外号:王三副。基本上三副中药解决常见问题。这兄弟四人让我们难忘。大哥沉着冷静,坐在自己的诊室里,稳如泰山,女人病到了他这里就无处逃遁,好似锦囊妙计在身,夺关斩将出奇兵;老四勤奋,中西医学的明鉴不敢不学,是一个仁爱也博学的中医人;老二带着一身浓浓的草药芳香,不言其他,但只要谈到草药,自有一番得意表情,辨识本草,加工炮制,假冒伪劣绝不过关;尤其老三王华,在中医女科的天地里走得太远,对于生命的前期,他思考了太多别人不曾思考的角度。所以生不了孩子的女人们愿意找他看病,因为有保障,更因为他总能安静地听她们哭诉,他说她们都是自己懵懂的姐妹,所以也跟着流泪。
还有王浩——老大王楷明之子,这位 80后、从小在父亲身边跟诊、热爱中医、后毕业于中医学院的小伙子,已经是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的出诊医师,同样把持着诊治青春期女性痛经以及功能性子宫出血的独家“绝技”……
采访很辛苦,包括每天吃面食,我们还不太习惯 ——哥几个却是每顿必吃,无面不下箸,对面食的执著一如对待他们酷爱的中医药,超越了功能需求而具有了精神性……
回京后,我又持续电话采访,跟踪病例近两年的时间,最终我将访谈和随诊录音细细整理,加之随机记录的心得与感悟,作为这本书的蓝本,针对当下女性诸多生理疾病与心理困惑,尝试给出较为全面、具体的解答,并提供切实可行的科学方法。
最后还有一句话,送给姐妹们:女人所有的美丽都来自于我们身体深处的子宫。让我们更加珍惜子宫,不离不弃,慢慢领会属于我们的“身命”,我们生命的真正价值所在。
后记:2011年 4月中旬,本书初稿拟定,社里邀请王氏女科赴京审稿。大哥和三哥,于诊务间抽出了两天时间,风尘仆仆地赶到了北京。京城正值杏桃怒放的好时节,哥俩未曾歇息,便在旅馆里开始了紧锣密鼓的审稿工作。连夜将全稿通读下来,哥俩很是高兴:“每一个章节,文题定位之准确,出乎意料!”他们细致地调整了书中附方的剂量,取了一个适中的量,供读者参考。临走,三哥恳切道:“田老师,您很理解,咱们写这本书,真不是为了增加多少病人,现在的门诊已经看不过来了,还是那句话,要让天下的女人啊,都知道自己,懂得怎么爱护自己!”
此书再版之际,作为书写者,内心充满欣慰:众多姐妹写来信件述说自己的经历。遗憾的是我不能一一做答。敬请谅解的同时,更加希望这本书走进万千女人手中,为美丽、为健康、为珍爱如花女人,多做一分贡献吧。
……
上篇 学术篇
第一章 正本清源谈中医
第一节: 中医科学吗
1.中医基础是哲学而不是科学
2.哲学与科学的区别
3.科学原教旨主义的危害
第二节: 中医与西医是两种不同的理论体系
1.中西医的比较
2.人有两套生命系统
3.中、西医治未病的分别
4.中医的经络系统
第三节: 中医与西医各有所长,两者都能治病
1.什么病该看西医,什么病该看中医
2.如何对待体检指标
3.中医治病的正规军和游击队
4.中医见森林,西医见树木
5.中医的“病证”与西医“病症”的区别
6.中医的虚证与实证
7.中、西医是如何看待病症的
8.疾病与免疫系统
9.人体经络与疾病
第二章 人体全息反射学说
第一节: 全息学概论
1.生物全息学
2.人体全息学
3.人体全息学的演变过程
4.人体全息学的定义
5.细胞学是人体存在全息的证明
6.统计学使人体全息学变成科学
第二节: 人体全息反射学
1.全息反射=全息+反射
2.反射是全息的信号传递
3.人体全息反射与自然疗法
第三节: 人有第三套生命系统——全息系统
1.全息系统存在的理由
2.全息网与全息场
3.来自物理学对全息的解释
第四节: 特异功能存在吗
第五节: 总结——有待发展的全息医学
下篇 实用篇
第三章 趣谈中医学
第一节:中医基础理论浅述
1.中医的本体论——整体观
2.中医的方法论:辨证论治
3.中医的一论:气的一元论
4.中医的二说: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
5.中医的三宝:精、气、神
6.中医四态:气、血、津、液
7.中医五脏:肝、心、脾、肺、肾
8.中医的第六腑三焦及对应的脏器心包
9.三焦还是中医的系统工程代名词
第二节:中医的形成与演变
第三节:西医中的中医影子——顺势疗法
第四节:中医的优势
第四章 趣谈中药学
第一节:中药治病的机理
1.人体所需的营养要素
2.毒害细胞的致病元素
3.食物中的治病要素
4.药食同源的含义与应用
5.中药与西药的靶向治病机理
6.中药与西药的特异性
7.关于中药的科学性
8.怎样看待中药的毒副作用
9.关于中药西制
10.保健食品也是药
第二节:中药的个性化与大众化
1.“大众化”的辨证论治
2.中药方的秘诀
第三节:中医的虚证和实证
1.虚证的类型与适用的补药
2.中医对实证的认识和用药
第四节:常见病及适用的中成药
1.感冒类
2.上火类
3.咳嗽、痰饮、痰湿、水肿类
4.失眠类
5.腹泻类
6.便秘类
7.头痛、头晕类
第五节:中药的剂型及服用方法
1.中药的剂型
2.服药的时间与剂量
3.中药与西药同时服用的注意事项
4.中药疗效的判断
5.虚不受补怎么办
第五章 趣谈穴位与全息反射区
第一节:穴位与经络
1.穴位与经络的由来
2.十二正经与任督二脉
3.《伤寒论》与六经辨证
4.重要穴位
5.穴位疗法
第二节:全息反射区
1.手部反射区
2.足部反射区
3.耳部反射区
第三节:其他家庭常用调理方法
1.胶布疗法
2.盐包疗法
3.艾灸疗法
4.刮痧疗法
附 录
疾病索引
1.头痛
2.感冒
3.失眠
4.上火
5.咳嗽、痰
6.腹痛、腹泻
7.痛经
8.便秘
9.水肿
10.昏迷、休克、中暑
家庭常备中药
1.中医常备急救药
2.中药常用补药
3.中药常用治病药
常用家庭验方
1.发汗散寒的生姜
2.利水排石的玉米
3.补气养血的大枣
4.枸杞子
5.阴阳双补的灵芝
6.治疗脚气的两个方子
7.茶饮的验方
中药汤剂组成
1.五皮饮
2.五苓散
3.小柴胡汤
4.白头翁汤
★中医科学吗?这个问题已争论近百多年! 若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来判断,世界卫生组织对从来未见过的疫症“SARS”的救治,已承认中医的疗效优势。但今年还有某些人发动“告别中医”的活动,签名的只有百多人!最近又有人在上海召开“反中医大会”,其实只是几十人的小会,但这说明民族虚无主义思想仍有市场,说明中医科普工作仍很重要。本书之出版正填补这一空白,这是值得广大读者一读的好书。
——国医大师 邓铁涛(98岁)
★曹军、冯清二位专家编著之《现代人看中医?趣谈中医药及全息》一书,是我近日看到最佳的一本公正、客观评价中西医真谛的书,普及中医老少咸宜的好书,言之有理,言必有据,以理服人,图文并茂,中西医长短优劣之争,读后当可释然矣!
作者在跋中指出:“任何人都不应当代表科学,宣布终极真理。”“科学本身就是在不断地用新的假设,代替旧假设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因此科学可以挑战,当今的科学论述更不是最终的权威。”这说得太好了,所以我建议中医、西医,以及关心中西医学发展的人士,都应该认真的阅读一下,收获必大,开卷有益,信不诬也!我衷心祝贺本书发行后,必将不胫而走,造福人类健康,功德无量也!
——国医大师 朱良春(97 岁)
★寸有所长,尺有所短。用简洁通俗的语言,适当的比喻将中医防病治病的医理介绍给广大群众,这无疑为人们提供了有用的思路和选择。这是广大人民的福音。
——国医大师 路志正(94 岁)
★该书将中医的道理用朴素的语言娓娓讲来,通俗易懂。是一本很好的科普书,推荐阅读。
——国医大师 颜正华(94 岁)
★中医素尚争鸣,故能百花齐放,该书多有妙想,值得一读。
——国医大师 金世元(88 岁)
★近日有幸获曹军及冯清先生所著《现代人看中医》一样书,并邀点评。捧读此书甚感欣喜,该书通过趣谈、比较的方式翻译中医,以使更多的西医、更多的大众了解中医。开篇即道出了中医的哲学性,并剖析了中医、西医两种理论体系之间的差别所在。继以浅显的语言配以生动的画面阐释了中医基础理论的内涵和中药治病的要义,并以具体的病证呼应先前的理论分析。所载全息理论联系了经络腧穴学,着重介绍了身体上的全息反射区。全书布局整体与局部有机统一,层次明晰,内容既有科普性又有深刻的中医内涵,颇多启发,由此而引发了一些思考。
——国医大师 王琦(71 岁)
★此书读后令人感慨,确是一本开拓思路,增广见闻的好书。是专业人士和中医爱好者都可以阅读的好书。尤其值得赞誉的是本书的视角,它是在纵观整个世界医学史的发展脉络之上,将中医与其他医学体系相沟通,还原了中医应有的位置,彰显了中国先民的智慧与成就。
——中医文化学者 罗大伦
★看了这本书,您能走出误区,消除盲区。至于更多的疑问,我也还得深入地研究一下本书的道理。我每天就把这本书放在茶几上,随手翻开看看就能明白和记住一些中医常识。在我需要的时候,它忠实而默默地陪伴在我的左右。看了这本书,您会更深刻地体会到,什么是“我的健康我做主”。
——央视著名主持人 张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