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药合理应用二十讲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3218917
  • 作      者:
    郑虎占,王秋华编著
  • 出 版 社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郑虎占,男,医学博士,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临床中药系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一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航天中医药学重点学科带头人。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调剂与合理用药分会主任委员、中国药理学会治疗药物监测专业委员会常委、北京药学会中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药药性理论研究、中药临床合理应用研究、航天中医药学研究。出版学术著作9部,发表学术论文110余篇。临床擅长治疗皮肤病、男科病及内科、妇科疑难杂症,曾赴韩国庆熙大学讲学1年,受到患者及同仁的广泛好评。
展开
内容介绍
  《中药合理应用二十讲》从辨证用药、辨体质用药、辨药性用药、辨品种用药、辨部位用药、辨产地用药、辨采收时节用药,以及注意贮存,掌握炮制加工,严格用量,合理配伍,选择适当剂型、煎服方法,加强服药后病人护理等方面,针对十九类不同功效的中药临床合理应用做了详细的介绍。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可供中医师、中药师、中医药院校学生及中医爱好者参考。
展开
精彩书摘
  【辨入药部位用药】
  茯苓自外至内分为四层,最外层名茯苓皮,取皮可走皮,功擅利水消肿。最里层名茯神,因其居中,长于宁心安神。与茯苓皮相连的第二层,色微赤,名赤茯苓,功能泄热利水。在赤茯苓和茯神之间的第三层,色白,名白茯苓,性味甘淡平,功能利水渗湿,但内与茯神相接,故兼能宁心安神,味甘又能健脾,是临床最常用的入药部分。
  玉米须利水消肿,玉米根及叶治石淋,《验方新编》:“玉米根、叶煎水,时时饮之,亦效。”
  关于蝼蛄,《验方新编》谓:“治水肿神方:土狗(蝼蛄),瓦上焙干,为末服之。土狗用上半身即能消上身之水肿,土狗用下半身即能消下身之水肿,用左可消左,用右可消右,真奇术也,屡试屡验。”可见,明确不同人药部位的作用,有助于提高用药疗效。
  【辨药性用药】
  泽泻、通草、木通、瞿麦等药的药性特点,值得探讨。泽泻“利水而不伤阴”,用以利水,不虑其损真阴。通草甘寒,利水通淋不伤胃气,色白人肺经,可以导肺经热邪下行。木通,藤有细孔,两头皆通,具三通之功,通淋、通血脉、通乳汁,味苦可降心火,故是治疗小便淋涩赤痛、热痹疼痛、产后缺乳以及心火下移小肠之口舌生疮的常用药。瞿麦之瞿,有四通八达之意,该药以此命名,知其不仅利水道,也可通血脉。准确把握各药的药性特点,是合理用药的基础。
  【辨炮制品用药】
  本章中的薏苡仁、车前子等常用饮片有生品和制品的不同,需区别应用。
  薏苡仁生品长于利水渗湿、清热排脓、除痹,炒制后长于健脾止泻。
  车前子生用止泻,炒用利水,酒蒸补虚。《本草从新·卷三》:“入滋补药,酒蒸捣饼;入利水泄泻药,炒研。”《医学衷中参西录·上篇·第三卷》:“车前子能利小便,而骤用之亦无显然功效。惟将车前子炒熟(此药须买生者,自家经手炒,以微熟为度,过熟则无力),嚼服少许,须臾又服,约六点钟服尽一两,小便必陡然利下,连连不止,此愚实验而得之方也。又,单用车前子两半,煮稠粥,顿服之,一服即愈。然必用生者煮之,始能成粥,若炒熟者,则不能成粥矣。”张锡纯应用车前子不同炮制品的经验,足资临床参考。
  【合理剂型用药】
  茯苓可以做汤、散、丸、酒、外用等不同剂型,做汤剂长于利水渗湿、化痰饮,如苓桂术甘汤、猪苓汤等;做丸剂久服,可延年益寿,如《千金翼方·卷第十三》将茯苓制为丸剂,有“永至休粮”之功;做酒剂可以延年美容,《千金翼方·卷第十三》:“茯苓去皮,以醇酒渍,令淹,密封十日,出之如饵,可食,甚美,服方寸匕,日三,令人肥白,除百病,不饥渴,延年。”做散剂内服可以除湿,促进毛发生长,《岳美中医案集》:“茯苓500~1000,为细末,每服6g,白开水冲服,一日两次,要坚持服一段比较长的时间,以发根生出为度。”散剂外用还可美容,《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六》:“治肤色粗陋,皮厚状丑方:白蜜和茯苓粉,敷之,七日愈。”
  ……
展开
目录
第一讲 用中医药理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第二讲 解表药的合理应用
第三讲 清热药的合理应用
第四讲 泻下药的合理应用
第五讲 祛风湿药的合理应用
第六讲 化湿药的合理应用
第七讲 利水渗湿药的合理应用
第八讲 温里药的合理应用
第九讲 理气药的合理应用
第十讲 消食药的合理应用
第十一讲 驱虫药的合理应用
第十二讲 止血药的合理应用
第十三讲 活血化瘀药的合理应用
第十四讲 化痰止咳平喘药的合理应用
第十五讲 安神药的合理应用
第十六讲 平肝息风药的合理应用
第十七讲 开窍药的合理应用
第十八讲 补益药的合理应用
第十九讲 收涩药的合理应用
第二十讲 外用药的合理应用

附 张仲景《金匮要略》药学思想研究
一、遣药思想
二、制药思想
三、服药思想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