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疏影幽兰:中国昆曲的当代传承与发展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3958397
  • 作      者:
    柯凡著
  • 出 版 社 :
    文化艺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柯凡,女,1980年3月出生,湖北省大冶市人,文学博士。现供职于中国艺术研究院,任助理研究员。
  曾出版《昆曲欣赏》(广东出版集团新世纪出版社)、《哈姆雷特(导读)》(长江文艺出版社),先后在《戏曲艺术》、《中华戏曲》、《中国戏剧》、《艺苑》等刊物发表《中晚明戏曲中僧尼世俗化现象论析》、《民间戏剧可以精品化》、《昆剧传习所的历史贡献与现实意义》、《昆曲现代戏创作实践评述》等文章;近年参与的课题有《昆曲艺术大典》、《昆曲口述史》、《中国近代戏曲论著集成》等。
展开
内容介绍
  《疏影幽兰:中国昆曲的当代传承与发展》在回顾昆曲历史、论述昆曲现状的总体观照下,从昆曲剧目的传承和发展;昆曲舞台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昆曲理论研究的发展与探索三个方面进行了分别整理与梳理。其中昆曲剧目的内涵着重论述了知识分子的主体精神和特定时代的审美旨趣;从上层社会对“正”与“雅”的崇尚的视角梳理了剧目体制逐渐规范的过程,通过分析剧目体制日益摆脱“规范”之严格限制的现象,揭示出昆曲从业者面对变化了的社会生活和大众思维方式,既让昆曲在一定程度上被动的迁就观众,也对昆曲实行了积极有效的改革的真实发展面貌;而在昆曲理论研究方面,则反映出了昆曲剧目创作和舞台演艺的现实状况,并对昆曲的发展产生指导作用。此外,《疏影幽兰:中国昆曲的当代传承与发展》还对当代以来的昆曲发展诸事件进行了细致的梳理与整理,形成了“当代昆曲大事记”一部分,颇有学术价值。
展开
精彩书摘
  《疏影幽兰 中国昆曲的当代传承与发展》:
  由于昆曲词句典雅,而且十分注重音韵,“凡平仄四声阴阳清浊,均须辨别清楚,苟非淹雅之士,万难造诣精深”。因此,昆曲演员一直需要知音守律、擅于度曲的曲家来指点他们的演唱或表演。明清时期,曲家众多,他们度曲制谱,规范演员的演唱和表演。民国时期,韩世昌还曾拜吴梅为师,学习正宗昆曲唱法,后来技艺大为精进。昆剧传习所也常常邀请知名曲家点评“传”字辈的技艺。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种种原因,曲家大量减少,曲家的作用也往往被忽视。如今,很多昆曲演员不懂五音四声,不论是唱念规范还是表演技巧,基本上都采取模仿前辈演员的方法,有的时候还只能借助于录音或录像,学得形似。而绝大部分观众同样对于四声、音韵无所知晓,只能从演员的歌喉和表演的生动性等方面去欣赏演员的场上艺术。这对于昆曲的传承和发展来说,是极大的遗憾,更是极大的危机。洛地先生曾说。
  曲唱本来是没有谱的,现在为什么有谱?因为曲家是不需要谱的,板眼、行腔不同,唱出来就不同,都不错。但演员不行,演员不懂四声、韵部,不懂点板,曲家只好写下谱子规定下来给他们唱。所谓昆的曲谱都是给演员的。现在反过来大家认为只有这样唱才是曲,这就大错特错了,这就颠倒了。
  目前,人们将昆曲传承的重任太多地加在演员和剧团身上,夸大了演员和剧团的责任范围,忽视了曲家对于昆曲的意义,洛先生此语正道出了他对这一现象的不满和对昆曲前景的担忧。另一位昆曲从业人员朱为总也认为,演员和剧团的能力是有限的,剧团无力承担过多的振兴昆曲的重任。
  ……
展开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昆曲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第一节 昆曲的历史兴衰(1949年以前)
第二节 昆曲的现实处境(1949年以后)

第二章 昆曲剧目的传承和发展
第一节 传统戏
第二节 整理改编传统戏
第三节 新编历史戏
第四节 现代戏和其他新创戏

第三章 昆曲舞台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第一节 艺术薪火代代传
第二节 继承与发扬昆曲表演艺术的传统

第四章 昆曲理论研究的发展与探索
第一节 20世纪前期:昆曲研究的开拓期
第二节 20世纪50—60年代:昆曲研究的积累期
第三节 1979—1999年:昆曲的专门研究得以凸显
第四节 21世纪:昆曲成为关注热点
第五节 昆曲理论对艺术实践的影响

结语
附录:当代中国昆曲编年(1949——2008)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