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一觉山话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7506677
  • 作      者:
    潘亦孚著
  • 出 版 社 :
    中西书局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潘亦孚,1950年出生于浙江温州一个医道之家,1966年“文革”时支边去了新疆,1967年回家乡当了多年乡镇企业的跑街。“三十而立”的时候,遇上改革开放,自己创办了企业。十年后,正当事业如日中天,他却遵循心底对文化的渴望,毅然结束企业,选择了与阅读、写作、文物字画收藏和鉴赏为伍的生活。
展开
内容介绍
  《一觉山话》主要内容包括:、于右任、坦荡的梁漱溟、文人的风范、田汉百年、从钱锺书的字说起、长者聂绀弩、呼唤傅雷、幽香一缕张伯驹、真人苏曼殊、文人郭沫若、男人郁达夫、大人蔡元培等。
展开
精彩书摘
  从历史、从传统的中国文人的“笔墨有余迹”来讲,那么这一代大抵是文人笔墨的绝唱了。每想到此,便觉得收集好像有点意义,便越加卖力。尽管它们是这样多灾多难、饱经风霜,这样心有余悸、深居简出。在整理过程中一一默对时,它们果然是那么的单薄,那么的容易受辱,容易撕裂。有几次我试着让它们满屋子地集体上墙,满屋子成群地聚合在一起,效果实在令我震惊,使我颤然。此际,它们都默默谦让,肃穆端庄。此际,使我从身心都感觉到文化与文人的特殊的力量。虽效果缓慢一些,但上心之后,不易消退,不会磨损。文人的字,价值价格如何,这如同问“文化多钱一斤”,说不清楚。至于说写得好不好,是否也如书法家们的字那般值钱,这是见仁见智、因人而异的事了,而我是不愿意把他们的字仅仅当作书法的,我认为那是埋没了他们。
  文人清贫,这是中国文化历来不值钱造成的。近代之前的文人为文、为仕途、为一官,报效国家,造福于民,我认为大多沦为好听的话。范进中举,动机若那么纯洁善良,他不应当疯了。今天,仍说文人该当清贫,该含辛茹苦,这是残忍的话。文人们仍自诩与青灯黄卷与清贫为伍,果然如此,那是读书忘了取舍,死在书中;或者是把书拿错了,读了不该读的书。
  对近代文人,我是耳熟的,所以,收集过程中读到许多带着墨香的文人字的同时,也聆听到不少文人故事,聆听他们在各个时期的人生履历、遭遇和结局。给我的总体感觉是,近代的文人活得沉重,活得压抑,活得不好。对此我常常想,这难道是从事文化的结果,或者说是文化的本身吗?难道跻身文化的意义,在于盖棺论定的他人的几声赞美、一缕青烟之余的叹息?我想,文化本质上是情商、智慧,是一种公德也是个人财富。文化应给人的的生活质量以提高,给人的生命意义以充实才是,就像艰苦和勤奋,其目的是为了给人富裕和安逸。一个国度中的文化,若是险象环生,若庶近于自虐,那么可悲的岂仅仅只是文化。但是,中国文化,为什么确实有太多太多的悖论交并?事与愿违?
  收集和面对这么多文人手迹,它们带给我许多思考。比如说中国传统文化是否有些问题,这些问题是出在文化本身,还是“传统”身上,抑或是出在操持文化的中国文人。还有文化和时代、和政治和社会体制的关系,文化与国民、与国情的关系,文化和时代步伐以及步伐速度协调的关系等等。这些“关系”,思考时可以前后交换位置。至于思考的结果,自己是否会有点儿子丑寅卯的认知,今天的我实在不敢说。只是既有兴趣去想,也可算作是一种“存在的合理”吧。
  对文人,不管他声名显赫或清高入云端,我素来把他们当常人看待,他们有喜怒哀乐、七情六欲,得吃五谷,得药石百疴,得自省心理的阻结。如此,我认为是尊重他们,亲近他们。学问,有一门一科的专业知识,对有成就者,不管为稻梁计为学识教益,我尊敬之。还有一类是授人以启迪天智、洞察世事,授人以处世为人、生活智慧,于我,特别倾情后者。这大概和自己个人的命运以及生涯有关,大概是因自己今朝年过半百与专业无缘,大概是自知剩余的仅是另一层人生的苦乐界中的究竟。
  ……
展开
目录
序 心昭天日
自序 山房一觉已夕阳

弘一未死
于右任
坦荡的梁漱溟
文人的风范
田汉百年
从钱锺书的字说起
长者聂绀弩
呼唤傅雷
幽香一缕张伯驹
真人苏曼殊
文人郭沫若
男人郁达夫
大人蔡元培
哀荣天寿
落日下见渔樵人
渔翁与齐翁
好王孙溥儒
纤夫林风眠
“一钩新月”丰子恺
吴湖帆与荷花
黄宾虹“婴而不孩”
悲鸿无恨
青藤遗韵在蒲华
抱石墨池沫若神游
诗心入画柳牛图
抒情才成画
李家黑画是正果
“画神”张大千
巾帼丹青
初识黄永玉
百年关良
五味常在心中——再访黄永玉
眠在风中

收藏小记
藏之不用不用何藏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