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韩国的传统戏剧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9108934
  • 作      者:
    (韩)田耕旭著
  • 出 版 社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田耕旭,韩国口碑文学和民俗学专家。高丽大学国语国文学系文学博士,高丽大学师范学院国语教育系教授,文化财厅文化财委员,韩国民俗学会会长。长期致力于韩国假面剧、盘索利、木偶戏、百戏等传统戏剧的研究,以及韩国与东亚各国传统戏剧的比较研究。著有《韩国的传统戏剧》(2004)、《韩国的假面剧》(2007)等。
  
  文盛哉,韩国翻译家、学者。中国南京大学博士,韩国首尔大学博士。长期致力于文史哲方面的翻译与研究。译著有《中国古典戏曲十选》、《桃花扇》、《看钱奴》、《灰阑记》、《朝鲜史研究》、《京本通俗小说》等,并发表《现代中国戏剧舞台》、《中国宗教剧“目连戏”》等多篇论文。
展开
内容介绍
  《韩国的传统戏剧》拟将韩国散乐百戏剧种的起源、变化及其发展过程与中国、日本等国的情况相比较之同时,通过对东亚共同的戏剧遗产——散乐百戏在后世的变化、发展与再创造的过程进行考察,从而进一步探讨我国戏剧发展史及戏剧文化。
展开
精彩书摘
  《韩国的传统戏剧》:
  据《高丽史》记载,国王经常观赏马戏或弄马戏。朝鲜时代也有被称为马上才的技艺,据说,其中有立马、倒立、横卧、藏身等技术。马上才,在仁祖十二年传人日本,成为日本马上才的源流。据日本《和汉武家名数》,1682年朝鲜“曲马”(即马上才)传人日本时,日本将军德川纲吉也亲临观看,当时除马上才外,还演用马表演的杂技、戏剧,可谓精彩绝伦②。马上才、击球、角抵戏(摔跤)、手搏戏等,原属于散乐百戏,后变为一种武艺,日益远离戏剧范畴。
  安岳三号坟后室壁画中绘有看似外国人的演者戴面具演假面戏的场景。图中描绘,三人各奏长洞箫、阮咸、琴,由另一人出场跳假面舞。该图虽褪色严重,但跳舞人物的形象仍鲜明显眼。其中一人头戴染有红点纹的穆斯林头巾式缠头,别有异国情调;面戴大鼻子面具,脚叉成“X”字形,跳舞时弄出鼓掌之状(图25)。此类叉脚舞姿是印度、西域系舞蹈中常见的动作之一,韩国传统舞蹈中却未曾见过,其帽子也属印度缠头。由此可推,他很可能是外国人,或是戴外国人面具跳西域舞蹈的高句丽人。
  安岳三号坟行列图中绘有二人耍小刀的场景。图中二人背立,右手高举环头大刀,左手握弓状物向前伸出,似演耍剑技艺。安岳三号坟与舞俑冢绘有手搏戏(图97、图98),集安五坟之第四、五号坟也绘有戴面献艺的场面③。
  推定修建于4世纪末至5世纪初的长川一号坟前室北壁壁画中还描绘众艺人围绕大树演各种技艺与音乐的情景(见图17)。图中主人与宾客隔树而立,观看一演者在树下让猴爬树④。这种耍猴图在其他壁画中难以看到,可说是长川一号坟壁画的特点之一。驯养动物做杂技表演,不论古今与东西,是最具典型性的杂技艺术之一。壁画左侧绘有作马上才、双人摔跤、一人拿鞭追人、乐器演奏等场面。壁画右侧描绘弄丸、舞轮等节目。除此以外,该图左上端绘有一女手捧一朵莲花唱歌。其右边又有一女竖提琴形乐器奏乐,其前又有一舞者身着长袖绔子立于一旁。在其下面,又有一女坐弹玄琴,一男伸展双臂跳舞。该图左上端绘有一马夫牵马,一人低头抓着马尾跟随其后。二人均戴面具①。中国陆翔《邺中记》记载云:“伎儿作猕猴之形,走马上,或在胁,或在马头,或在马尾,马走如故,名为猿骑。”其中“在马尾”一句该如何解释?答案便在于此汉画像石中,即图左绘有一人抓着马尾飞身跨马(图99)。正如此图,长川一号坟壁画中戴面具抓马尾者,也似欲低头飞身骑马。
  角抵冢绘有作角抵戏的场面。图中二角力手正玩摔跤,右有一老人似是拄着拐杖当审判员,左边角力手,从其鹰钩鼻及眼眉可断,定是西域人无疑。
  被纳入唐十部伎的高句丽伎中有“胡旋舞”与“广袖舞”,此二舞也出现在高句丽古坟壁画中。胡旋舞本为西域舞蹈,主要流行于康国、米国、识匿等粟特诸国。因此,有人甚至称康国乐为胡旋舞。高句丽高山洞十号古坟中绘有二女一男跳舞的壁画,似是描绘胡旋舞的一个场面。图中三人将双手朝天伸出,似是将以旋转动作为主的胡旋舞形象化②。
  《新唐书·礼乐志》将高丽伎纳入于九部伎中,罗列所用乐器,并介绍高句丽胡旋舞。据此,胡旋舞是指舞者立于大球上旋转如风的舞蹈,其中高句丽胡旋舞最为精彩。但该舞似乎不是一定立于大木球上而跳,偶尔也在地上跳。不可否认,其舞关键在于旋转得是否如风那么快。唐白居易(772-846)《新乐府》所录《胡旋女》诗中也有对胡旋舞的描写,但并未言及有人立球而跳。
  ……
展开
目录
上编 传统戏剧的发展史
序言
第一章 重新了解韩国传统戏剧史
第一节 名称与分类
第二节 如何叙述传统戏剧
第三节 时代划分问题
第二章 韩国传统戏剧与西域、中国戏剧的相关性
第一节 西域与韩国经由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
第二节 从壁画看西域、中国、韩国的交流状况
第三节 西域、中国、韩国戏剧的交流状况
(一)与散乐百戏有关的记录及图像资料
(二)散乐百戏的交流状况
第三章 上古时代的传统戏剧
第四章 三国时代的传统戏剧
第一节 三国时代传统戏剧的总趋势
第二节 三国的传统戏剧
(一)高句丽乐
(二)百济乐
(三)新罗乐
第三节 三国时代的艺人集团
第五章 统一新罗的传统戏剧
第一节 统一新罗传统戏剧的总趋势
第二节 处容舞
第三节 《乡乐杂咏》五首中所见五伎
第六章 高丽时代的传统戏剧
第一节 高丽传统戏剧的总趋势
第二节 八关会上的传统戏剧
第三节 燃灯会上的传统戏剧
第四节 傩礼活动中的传统戏剧
第五节 盂兰盆斋上的传统戏剧
第六节 水戏中的传统戏剧
第七节 各种宫廷宴享与宫中呈才
(一)宋教坊乐的引进
(二)宫中呈才的表演
(三)《高丽史.乐志》所见唐乐呈才与乡乐呈才
第八节 其他活动中的传统戏剧
第九节 高丽时代的艺人集团
(一)北方民族系统水尺
(二)才僧系统艺人
(三)西域系统艺人
第七章 朝鲜时代的传统戏剧
第一节 朝鲜时代传统戏剧的总趋势
第二节 傩礼活动中的传统戏剧
第三节 接待中国使臣时的传统戏剧
第四节 御驾回宫时的传统戏剧
第五节 闻喜宴上的传统戏剧
第六节 佛教活动中的传统戏剧
第七节 各种宫廷宴享与宫中呈才
第一期,宫中呈才的落户:太祖—成宗年间
第二期,宫中呈才的转变:燕山君年间—壬辰倭乱前夕
第三期,宫中呈才的重整:壬辰倭乱—正祖年间
第四期,宫中呈才的恢复:纯祖年间—朝鲜末期
第八节 宫中呈才与民间戏剧的互动
(一)宫中呈才走向民间戏剧
(二)民间戏剧被编入宫中呈才
第九节 其他场合上的传统戏剧
第十节 朝鲜时代的艺人集团
(一)世袭巫系统艺人
(二)北方民族系统水尺与泮人
(三)才僧系统艺人

下编 传统戏剧的新走向
引言
第一章 假面剧的形成与嬗变
第一节 假面剧的形成背景与艺术特征
第二节 假面剧的起源
(一)山台戏起源说
(二)伎乐起源说
(三)祭仪起源说
(四)现实目的起源说
(五)散乐百戏起源说
第三节 假面剧的派系
一、本山台戏系统假面剧
(一)本山台戏的形成
(二)本山台戏系统假面剧的分布与地域特征
(三)本山台戏系统假面剧的表演内容
(四)优戏对本山台戏的影响
(五)傩礼对本山台戏的影响
(六)北方文化对本山台戏的影响
(七)本山台戏与朝鲜后期首尔市井娱乐文化
二、洞祭戏系统假面剧
(一)洞祭戏系统假面剧的产生
(二)洞祭戏系统假面剧的分布与表演内容
三、其他假面剧
(一)咸镜南道北青狮子戏
(二)男社堂牌的德别基
第二章 盘索里的形成与嬗变
第一节 盘索里的形成背景与艺术特征
第二节 盘索里的起源
(一)民间故事起源说
(二)文章体小说先行说
(三)巫祭起源说
(四)叙事巫歌起源说
(五)倡优集团的广大歌起源说
(六)广大笑谑之戏起源说与优戏影响说
(七)中国说唱文学影响说
第三节 盘索里的发展与变化
(一)盘索里的形成
(二)盘索里的成长
(三)盘索里的转变
(四)日占时期的盘索里与唱剧
第四节 盘索里的流派
(一)东便制的流派
(二)西便制的流派
(三)中高制的流派
第三章 人偶戏的形成与嬗变
第一节 郭秃阁氏戏的起源
第二节 郭秃阁氏戏的派系
第三节 人偶戏的表演内容
第四节 足假面戏的形成
第五节 足假面戏的表演内容
第四章 巫剧的形成与嬗变
第一节 巫剧的形成
第二节 巫剧的表演内容
(一)作为农耕仪式的巫剧
(二)作为送葬仪式的巫剧
(三)作为治病仪式的巫剧
(四)具有优戏性质的巫剧
(五)受假面剧影响的巫剧
第五章 朝鲜后期的流浪艺人集团
第一节 男社堂牌
第二节 社堂牌
第三节 竹广大牌
第四节 爬竿戏牌
第五节 焦拉尼牌
第六节 风角牌
参考文献
全书插图及图片说明
索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