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认识情绪图谱
大部分情绪管理专家认为,许多患者的症状介于轻度抑郁和双相情感障碍之间。然而,精神分析诊断的官方手册《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DSM),并没有对这些人作出一个准确的定义,所以一个新的方法在DSM的基础上衍生而出。实际上,这种“新”的方法系统很早就有,说它“新”只是因为最近50年才被医生应用到诊断中。采用这种新方式思考,“抑郁”和“双相情感障碍”可以被看做情绪图谱的两个末端(见图1-1),所有人都可以被定位在这个图谱上。
图1-1 情绪图谱
如图1-1所示,左端为“单相抑郁”(在DSM中被称为重郁症),右端为“双相抑郁”(我们将要具体介绍)。这时,你可能会问,什么是狂躁抑郁?这种曾经被称为“躁狂抑郁型精神障碍”的症状是最极端的一种精神状态,现在被称为“双相情感障碍”。这种症状的典型表现是“躁狂”,包括“妄想”、“幻觉”、“多疑”及其他行为。好了,对躁狂的谈论到此为止,这本书并不是关于躁狂的,我们所定义的情绪图谱并不包括躁狂。
了解情绪图谱的中间区域
每当人们听到“双相情感障碍”,都会不由自主地将其跟“躁狂”联系在一起,所以一旦某个人跟“双相情感障碍”有关,即使他很温和,处于情绪图谱的左端,也会令人心生恐惧。你或许会有这样的反应:“我?算了吧,我知道什么是躁狂,并且知道自己永远不会得那样的病。”然而,你或许对于情绪图谱的中间区域一无所知。你或许知道的仅仅是双相情感障碍的极端形式,不知道存在微妙差别的其他形式。
到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许多术语:单相、重度抑郁、双相、躁狂,以及双相变形。它们的名称真的那么重要吗?当然!下面我们来讲一下原由。抗抑郁药会导致双相情感障碍的症状加重。那些药物会使患者躁狂发作,其症状不仅包括积极愉快的感觉——感到自己“已经到了天堂”、非常自信、充满能量,而且包括消极焦虑的情绪——激动易怒,认为周围的人愚蠢、迟钝、可怜。
“消极的躁狂”对于你来说或许是一个新的概念,但对于精神科医生来讲并不陌生,他们早就认识到躁狂并不总是让人过分愉悦。尽管大部分人将“躁狂”跟“自我感觉良好”(事实上是过于良好)联系在一起,但是有另外一种“躁狂”,它的症状表现是感到残酷和不适。消极的躁狂症会产生比愉悦型的躁狂症更大的刺激,患者的思维更加敏捷,动作更加迅速,以及情绪紧张、精力旺盛,但这并不使人愉悦,恰恰相反,这也就是术语“躁郁”的含义,患者所表现出来的愤怒和担忧非常显著。
许多人不知道的是,消极的躁狂症和愉悦的躁狂症同样普遍,甚至更加普遍。而更加鲜为人知的是,消极的躁狂症可能与抑郁症同时发生,这些将在第2章谈到。这种混合症状被认为会导致极高的自杀率。大部分情绪管理专家认为,双相情感障碍者服用抗抑郁药会导致焦虑狂躁和混合症状。这也是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建议每个服用抗抑郁药的人应先排查双相情感障碍的原因之一。如同你听说过的那样,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评估了服用抗抑郁药物之后短期内自杀患者的报告,得出这样的结论:一些患者看起来重度抑郁,实际上却是双相情感障碍,在服用抗抑郁药之后一直处于一种焦虑不安的混合状态。以下报道为我们呈现了抗抑郁药如何导致混合状态。
露丝是一名39岁的中年女性,有两个孩子和一份不错的工作。她经常会对她所期望的事物状态拥有强烈的情绪。事实上,她知道自己可能对于条理性有一点强迫行为。她偶尔会不得不回头进行检查,以确定一件事情是否真的完成得很好,比如检查煤气是否已经被关掉或者门已经被锁上。她的医生认为她有强迫症的征兆,但没有干扰到她的生活,还没发展到寻求治疗的程度。之后,她开始有了阶段性抑郁的症状。因此,为了同时治疗抑郁和强迫性行为,医生开了一种抗抑郁药——可以兼治两种症状的处方。在寄给我的一封信中,她向我描述了第一次服用药物之后自己的精神状态变化。
那种感觉并不仅仅是厌恶,它让我觉得自己极度缺乏关爱,并且无法摆脱这样的情绪。并且,不幸的是,这种厌恶感和漠不关心的状态使我根本提不起兴趣去解决它。我厌恶自己的人生:它为什么是这样,为什么不是别的样子,为什么不能变成别的样子。我讨厌婚姻,对任何人都毫无兴趣。我讨厌被人左右,并且希望自己待在自己的世界里,想要伤害自己的念头愈发频繁地出现,但我还未真正做过。就在几个月前,我还不曾有过这样的念头,从未想死,有时仅仅是因为我的孩子。但尽管如此,我永远不会真的这样做。现在我却找不到坚定的理由了。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
露丝求助于我。我让她服用情绪稳定剂(一种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药物,将会在第8章深入探讨)。这种药物起了作用,她很快平静下来。她现在每天服用足量的情绪稳定剂和少量其他药物,并且精神状况良好,三年内没有复发。
为了保护她的个人隐私(书中所提及的所有病人同样如此),对于她的名字和一些细节,我有所改动。但对于如何有效诊断双相情感障碍,露丝的故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案例。
DSM与情绪图谱
为了理解采用情绪图谱进行精神疾病诊断的重要性,我们首先要了解这一在某种程度上与DSM相反的系统。情绪图谱把所有的情况看做连续的统一体,如图1-1所示,而DSM将所有情况看做有或无特定症状。举例来说,DSM系统对重性抑郁的判定标准如下所示。
A. 以下三种对于生活有明显干扰的异常情绪,至少有一项符合:
1.情绪异常低落。
2.异常地失去所有的兴趣和快乐。
3.18周岁及以下的青少年,有异常易怒的情绪。
B. 在相同的两周低迷时期中,以下症状至少出现五项:
1.情绪异常低落。
2.异常地失去所有的兴趣和快乐。
3.胃口或者体重异常,包括以下任何一项:
● 体重异常下降(没有节食),或者胃口异常减少。
● 体重异常增加或者胃口异常增加。
4.睡眠异常,包括异常失眠和异常嗜睡。
5.行为异常,包括异常激动和异常迟钝。
6.异常疲惫或者无精打采。
7.异常自我责备和不合理地内疚。
8.注意力异常不集中,做事犹豫不决。
9.对于死亡有病态的想法(不仅仅是惧怕死亡),或者有自杀倾向。
C. 这种症状并不是由心境不协调导致的。
D. 从未有过躁狂发作、混合发作及轻躁狂发作。
E. 导致这种症状的原因并非生理疾病、酒精、药物及毒品。
F. 导致这种症状的原因并非正常的丧亲之痛。
就像你所看到的,DSM的判断标准并不是特别好把握,它异常精确却又非常主观。举例来说,用DSM的标准来判定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的发作必须持续至少一周,那么,如果一个人躁狂发作的症状只持续了6天半,该如何诊断?可以就此判定其不是双相情感障碍吗?
尽管如此,DSM的确有一些用途。一方面,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另一方面,DSM系统的分类,比如重度抑郁和双相情感障碍,便于医生和治疗专家统一叫法。
因此,我们不应该取笑或者完全摒弃DSM。只需辨别它的局限性,认识到情绪图谱的优越性。
情绪图谱:一种不同的思维方式
用DSM思考和作出正确的诊断,需要判断出患者是单相抑郁还是双相抑郁,而用情绪图谱,医生不需要对患者作出精确的分类,而需要了解患者的症状位于情绪图谱的什么位置。他们没有通过让患者回答“是”或“不是”来辨别其是否患有双相情感障碍,而是试图确定双相的程度。但这仅能应用在当你开始感觉失去所有的语言和思维方式的情况下,记住这点。诊断有两个主要作用。
1. 帮助和引导患者进行更有效的治疗。
2. 为患者的将来提供一些提示。(例如,这种疾病会痊愈吗?疾病的结果会多糟糕?它还会再次复发吗?我的孩子会不会得这样的病?)
一些人可以听到医生们之间对于他们所患疾病的争论,这样任何诊断都会不起作用。不幸的是,就像你可能经历过的一样,这种“单相与双相”的辩论可能变得非常激烈。当医生的意见没有达成一致时,患者会进退两难。一旦这种情况发生了,每个人都需要放松,记住“诊断仅仅是最接近现实的估计,并非现实本身”。诊断是启发式的:它是用来帮助我们的,而不应该使过程变得更加复杂。
使用情绪图谱诊断双相变形
在图1-1中,你可以看到很多箭头,表示所有人均匀分布在情绪图谱上,但事实真的如此吗?连续图谱上的每个点都有对应的患者吗?或者在不同的诊断组之间会有自然间断?意大利心理研究员毕纳兹博士曾经研究过这一观点,证实了不存在这样的间断。尽管这只是单个研究,但他的研究成果表明了在单相情感障碍和双相情感障碍之间,我们不可能发现一个明确的分界线。所以,二者之间一定存在一个“混合区”,即双相症状逐渐减弱到零点的区域。因此,用情绪图谱研究病症时,可以存在“有一点双相”的说法。
是的,你的症状可以“有一点双相”,它微乎其微,以至于你甚至不确定自己是得了躁狂抑郁症还是双相情感障碍。那么,为什么你必须清楚其间的差别?因为或许你双相的倾向较为严重,与偏向于单相的患者相比,你服用抗抑郁药的风险就更大;而与更加偏向双相的患者相比,你接受相同治疗的结果会更好。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