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最早的飞行器——风筝
中国风筝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说汉朝大将韩信曾利用风筝进行过测量。梁武帝时曾利用风筝传信,但未成功。南北朝有人背着风筝从高处跳下而没有摔死。唐朝的张丕被围困时曾利用风筝传信求救兵,取得了成功。这些说明,中国风筝的历史至少有两千多年了。相传韩信在楚汉相争围困西楚霸王项羽于垓下之时,曾命人制作了许多大型的风筝,并在风筝上装置竹哨、弓弦之物,利用夜间放入天空,发出奇怪的声响,并由四周包围汉军士兵,高声齐唱楚军家乡的歌谣,两种声音配合起来引发楚军的思乡情怀,因而瓦解了楚军的士气。在历史上,风筝也曾被用作通信求救的工具。据史书上所载,“梁武帝时,侯景围台城,简尝作纸鸢飞空告急于外”。据说当时风筝是用木板或布做成的。直到105年,蔡伦发明造纸术后,才有纸制的风筝出现。到了宋朝,风筝已有很大发展,品种增加,性能提高与人民生活发生了密切的联系。如宋人周密在《武林日事》中记有:少年郎竞放纸鸢,以相勾引,相牵剪截,以线绝者为负。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和苏汉臣的《百子图》中也都有放风筝的场面。到了清朝,玩风筝之风更盛。传说慈禧太后叫太监跑到天津找“风筝魏”给他扎过一个“寿星老骑仙鹤”风筝。现在故宫里还藏着三只溥仪放过的大风筝。
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七十回中生动地描写了大观园中姐妹等放螃蟹、美人、大鱼、蝙蝠、凤凰、沙燕等各种风筝的情景。可以说,中国的玩具风筝在这时发展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传统的中国风筝上到处可见吉祥如意和吉祥图案的影子。在漫长的岁月里,我们的祖先不仅创造出优美的凝聚着中华民族智慧的文字和绘画,还创造了许多反映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和追求、寓意吉祥的图案。它通过图案形象,给人以喜庆、吉祥如意和祝福之意。在传统的中国风筝中,随处可见“福寿双全”、“龙凤呈祥”、“百蝶闹春”、“鲤鱼跃龙门”、“麻姑献寿”、“百鸟朝凤”、“年年有鱼”、“四季平安”等图案,这些风筝无一不表现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吉祥图案运用人物、走兽、花鸟、器物等形象和一些吉祥文字,以民间谚语、吉语及神话故事为题材,通过借喻、比拟、双关、象征及谐音等表现手法,构成“一句吉语一图案”的美术形式,赋予求吉呈祥、消灾免难之意,寄托人们追求幸福、长寿、喜庆等愿望。它因物喻义、物吉图案,将情、景、物融为一体,因而主题鲜明突出,构思巧妙,趣味盎然,富有独特的格调和浓烈的民族色彩。例如一对凤鸟迎着太阳比翼飞翔的图案,被称为“双凤朝阳”,它以丰富的寓意、变化多姿的图案,体现了人们健康向上的进取精神和对美好幸福的追求。中国吉祥图案内容丰富,大体有“求福”、“长寿”、“喜庆”、“吉祥”等类型,其中以求福类图案为多。在传统的中国风筝中,随处可见这种祈求吉祥如意的图案。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