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理气化瘀法
理气化瘀法,是用行气活血,化瘀消结的方药,以达到理气化瘀消结目的的治法。
成因:凡因久患肝病失治,或因情志久郁:或因外力伤损,或因肝脏术后等,致肝脏气机郁滞,肝血失调,甚或气结血郁(或血瘀)者,宜用本法。
适应证:多有上述相关病史。病程较久,肝区或两胁疼痛,状如牵扯,或如针刺,或气窜走痛,痛位固定不移,病位多伴有叩痛或压痛;兼见面色晦暗,精神不振,或情志忧郁,舌质晦暗,或见舌侧瘀斑,舌苔腻,脉细弦涩。
方例: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
方中川芎、五灵脂、枳壳、乌药、香附,能行气活血;当归,能养血活血;红花、桃仁、丹皮,能活血化瘀消结;延胡、甘草,能缓急止痛,调和诸药。全方合而具有行气止痛,活血化瘀之功。久病加丹参、土鳖,其效尤佳。
2.养血化瘀法
养血化瘀法,是用养血活血,行血化瘀的方药,以达到化瘀消结目的的治法。
成因:凡因肝脏重病或久病,脉络不畅,肝血瘀滞,久郁致瘀,肝脏血虚失养者,宜用本法。
适应证:发病以男性青壮年为多见。多有久患肝病史,病程较久,肝区或两胁隐痛,绵绵不休,痛位固定不移,劳累则加重,静卧可缓解,甚或卧床亦不减,或伴肝脏肿大压痛,或肝痿难以触及;兼见面色萎黄而青晦,精神困倦,夜寐不安,舌淡瘀暗,或舌侧瘀斑,舌苔腻,脉象细弦,或沉细弦涩。
方例:养血化瘀汤(《中医虚损学说及其临床应用》)。
方中熟地、当归、白芍,能养血调肝;党参、白术、茯苓,能益气扶脾,以增营血化源;丹参、赤芍、桃仁,能养血活血,化瘀消结;茵陈,能利胆疏肝;郁金、麦芽,能疏肝和胃。全方合而具有养肝活血,疏肝理脾,化瘀消结之功。
3.养阴化瘀法
养阴化瘀法,是用滋养肝阴,理气行血,活血化瘀的方药,以达到养肝化瘀目的的治法。
成因:凡因素体阴虚,肝阴不足,又复失养;或因久患肝病,肝阴亏虚;或因老年自衰太过等,复加肝脉失畅,肝血久郁成瘀,所致病证者,宜用本法。
适应证:发病多见于中老年,男性尤为多见。多有久患肝病史,亦可因邪毒隐伏所致,肝区阵痛,状如针刺,固定不移,烦劳则增,午后加重,或伴肝脏肿大,质地偏硬,甚或肝脏痿变,或伴肝功能受损;兼见形体消瘦,面色青晦,头晕耳鸣,午后潮热,或见肝星或肝掌,或红丝血缕,舌质瘦红苍老,瘀暗不荣,舌苔白黄或剥苔,或舌光无苔,脉象细弦或细弦而数。
方例:养阴化瘀汤(《中医虚损学说及其临床应用》)。
方中枸杞、山茱萸、桑葚、五味子,能滋阴养肝,敛阴和阳;茵陈,能清肝利胆;丹参、赤芍,既能养血活血,又能化瘀消结;太子参、山楂、郁金、麦芽,既能益气扶脾,又能疏肝和胃。全方合而具有养肝扶脾,利胆疏肝,活血化瘀之功,且补而不滞,攻而不过伐,久服无弊。
4.助阳化瘀法
助阳化瘀法,是用扶补阳气,助发生机,养肝调血,活血化瘀的方药,以达到助阳化瘀目的的治法。
成因:凡因久患肝病,肝脏受损,耗伐阳气,又复肝血瘀阻;或因老年自衰太过,阳气虚乏,肝血瘀滞;或外伤,或术后等,肝阳不足,气血瘀(郁)阻,所致肝脏病证者,宜用本法。
适应证:发病多见于中老年,男性尤为多见。多有肝病史,以慢性肝瘟、肝痿、肝积或臌胀等病证中晚期为多见。肝区或两胁拘急,时作疼痛,状如牵引,或如针刺,或气窜走痛,肝脾肿大质硬,或肝痿难以触及,或见黄疸,肝功能损害;兼见形体消瘦或浮虚,精神萎靡,面色青黑,畏寒怕冷,甚或肤凉肢冷,极易外感,或伴腹水,或全身水肿,小便不利,夜尿次多,大便不畅或稀溏,舌质淡瘦或胖大,瘀暗不荣,或见瘀斑,舌苔白腐,或舌净无苔,脉象沉弦。
方例:助阳化瘀汤(《中医虚损学说及其临床应用》)。
方中人参、黄芪、白术、茯苓,能补肝扶脾,健脾利湿;丹参、赤芍,能活血化瘀,养血调肝;茵陈,能利胆疏肝;山楂、郁金,既能疏肝,又能和胃;菟丝子、淫羊藿、鹿角霜,能益精扶阳,助发生机。全方合而具有益气扶阳,健脾利湿,利胆疏肝,活血化瘀之功。
5.消脂化瘀法
消脂化瘀法,是用消除肝脏积脂,并用养肝调血,疏肝化瘀的方药,以达到促进肝内积脂转化或消除目的的治法。
成因:凡因嗜食肥甘太过,或脂质转化失常,致肝脏内脂肪积聚,阻滞肝络,营血失调,胆汁瘀滞,疏泄失调者,宜用本法。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