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碑刻肇兴的技术基础必然落实于刀法,但刀法的产生却不始自碑刻,而应追溯到史前文化。史前的石质砍砸器、尤其是新石器时代的石器,已经牵涉到类似于刀法的刮削问题,今天出土的石器文物仍可以找到一些端倪。
原始石质工具催生了原始岩画等早期艺术的萌芽,并深刻地影响了后来文字的铭刻。中国大地上的许多原始岩画,其铭刻意义要远远早于文字,如泉州仙字潭摩崖石刻的原始神秘符号(图1),“比甲骨文和前期金文更加原始””,到底是岩画符号还是早期文字虽莫衷一是,但与原始岩画一脉相承的关系却非常清晰;再如殷商时代三件石编磬上的文字,文为“永启”、“永余”、“夭余”,是目前所见最早的石质文字。这些都可视为原始岩画、原始刻符的自然延续。一直到战国以前的文字石刻,中国人都还以这种方式为主:简单工具的单向刻画,间或为了突出铭刻的线条质感而使用双向。因其比较粗陋,故而谈不上系统化的刀法。
新石器时代与旧石器时代的本质区别在于石器磨制、钻孔工艺的发明,它表明人类在使用工具的范围和智力介入的深度两个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飞跃。”’进入青铜时代之后,尽管金属工具逐步代替了石质工具,但石器时代的磨制、钻孔工艺并没有消失,而是更多地表现在玉器的制作加工上。“磨制石器工艺是用切割、打磨、钻孔三种工艺完成的,这三种工艺完全为早期制玉工艺承袭下来。”由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制玉工艺与制石工艺并未完全脱离,很可能石、玉匠还是在同一作坊内,玉匠仍借用磨制石器的工艺来制理玉器”。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