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大型秧歌剧《惯匪周子山》
“秧歌剧大型化”最重要的成果,便是《惯匪周子山》的创作演出。此剧由水华、王大化、贺敬之、马可编剧,马可、张鲁、时乐闸、刘炽作曲,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文工团1943年底首演于陕西米脂县。剧情描写1935—1943年间边区军民肃清暗藏的政治土匪、为民除害的故事:1935年红军到达陕北后即开始土地革命,当时周子山是我党的基层村干部。但其人私心极重,度量狭窄,好出风头,后在执行任务时被反动民团逮捕,在敌人威逼利诱之下出卖同志、背叛革命,继而又受主子派遣伪装务农隐藏下来,暗中与反动势力勾结从事杀人抢劫等政治土匪活动。但以马红志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心明眼亮、有勇有谋,对周子山始终保持着高度革命警惕,一次又一次地挫败周子山的阴谋,最终带领革命群众彻底揭露周子山的罪恶行径,使这个政治土匪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惯匪周子山》是一出大型戏剧作品,全剧共分五幕,情节展现的故事时间跨度达八年之久,除众多群众角色之外,有名有姓的登场人物达十三人,几个主要人物的性格也非常鲜明——如智勇双全的马红志、宁死不屈的张海旺、老奸巨猾的民团团总杨国保和心狠手辣的叛徒周子山等。该剧的情节设置比较曲折,同时也较有戏剧悬念,例如周子山借吃饭之机在饭菜中下毒,企图谋害马红志的场面就充满了戏剧性张力。
与此前秧歌剧的音乐通常以选曲填词方式为主或在陕北当地民歌、戏曲音调素材基础上加以创编有所不同,《惯匪周子山》的音乐创作和音乐风格出现了多样性的特征:一方面使用陕北革命民歌(如《打南沟岔》和《天心顺》)的音调以凸显其地域风格,同时也创作了更多新创音调以增强作品的时代感和阳刚气质。
在运用陕北革命民歌方面,出现最多的是《天心顺》音调。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