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没有这样一座小岛,面积虽然只有123平方公里,却在六十多年来两岸分治的格局中扮演了极为关键的角色。它曾是两岸军事对峙、短兵相接的战场。而现今又成为了两岸合作共融的珍贵试验场。这个地方,就是金门。
毛泽东在年轻的时候写了一首《采桑子·重阳》,里面有一句“战地黄花分外香”,引起后人无数的遐思和浪漫的猜想。金门正是这样一朵“战地黄花”。
1958年的“炮击金门”战役(台湾方面称“八二三炮战”)是一场撼动世界、影响深远的炮战。半个多世纪过去了,金门从残酷战地蜕变成了美丽黄花,这是由金门在中国版图中的位置决定的。位置,决定命运。
“你是炮火中死去的幽魂吗/回来巡视你驻守的碉堡/这碉堡其实如你荒废的身体/你寄居后蓦然离去/如今/这碉堡是一个休闲寄居的旅店/炮声是对岸中秋的烟火/无须惊吓/你的故乡也许就在对岸的乡村……”这是台湾诗人詹澈笔下的金门长寮碉堡群。
岛上随处可见弃用的碉堡,不少地方还树立着“小心地雷”的警示牌;海滩上的反登陆桩和田野上的反空降桩,一行行一排排,触目惊心,却早已没有了实际的用途;开放观光的坑道和哨所等工事里还留有“瞄不到不打,看不到不打,打不到不打”之类的标语,成为了游人留影的背景。在金门,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就是这样以一种“战争博物馆”的情状默默地呈现着。
“金门厦门门对门、大炮小炮炮打炮”的历史一页已经翻过,代之以“金厦生活圈”的美好繁景。这座位于闽南沿海的小岛在“小三通”的作用下正跃升成为两岸交流的“先锋”。
《故园画忆系列:金门风情》共有119幅画作,共5个部分:浯岛守护风狮爷、金门厝燕背马尾、侨乡洋楼风貌、战争遗迹、风土人物。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将金门秀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历史文化一一展现,让金门的传统聚落更加生动地为人所知。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