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学博士文丛·大众趣味与文人审美:两宋风俗画研究》以两宋风俗画为研究对象,系统考察了中国风俗画的发展流变,从题材内容和作者身份角度对两宋风俗画进行了分类研究,并以此分类研究中所涉及的作品作为下文论述的对象和基础。在个案研究中,本文注重作者的“感觉经验”并结合作品当时的“社会历史情境”分析来进行考察、研究,以揭示两宋风俗画的社会历史价值和艺术本体价值,从而彰显两宋风俗画的史学意义。本文主体部分就两宋风俗画的社会历史背景、文化认同、美学含义等诸多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阐述了大众趣味与文人审美和两宋风俗画风格成因的重要关系,并深入论述了两宋风俗画审美中的“雅俗并举”——文人审美与大众趣味的融合及其文化史含义。
研究表明,两宋间“俗”文化的泛滥是时代潮流使然,而统治阶层对“风俗”的重视、宫廷对风俗趣味的接纳、两宋风俗画的皇家赞助、画院画家的风俗情结以及绘画审美受众的大众趣味等因素构成了两宋风俗画的文化认同。文章探讨了两宋绘画中“雅”文化的滥觞与发展——文人画美学思潮的出现及其影响,以及两宋文化中“俗”与“雅”的融合及其在绘画中的显现问题,当然,这一显现在风俗画当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因而更加彰显了文章的主题。文章还重点研究了两宋风俗画的“雅化”与“俗化”问题,在讨论两宋风俗画的“雅俗并举”时,本文认为两宋风俗画中“雅”的成分主要是因为风俗画中文人审美的介入以及画院画家“特殊文人”的身份认同,而“俗”的成分除了风俗画本身固有的“俗”的特性之外,两宋时期市民阶层的扩大以及随之而来的审美之大众趣味的影响显得尤为突出,因而,文人审美与大众趣味的融合是两宋风俗画的主要审美取向。
研究认为,对两宋风俗画艺术本体价值以及风格历史的研究,诸如对风俗画的笔墨造型、置景造境等因素以及风俗画家的师承影响、身份背景、地缘关系以及绘画风格特质的分析归纳,都显然具有强烈的美术史意义。而作为两宋间异常兴盛的一种绘画现象,两宋风俗画显然反映出许多的两宋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状况以及文化艺术的时代特征,对两宋风俗画的图像学研究显然也能折射出此时的社会和文化观念的发展与变迁。通过这些意义的阐发,风俗画研究中的“以图证史”的“文献价值”才能得到彰显,其社会历史学意义也才能显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