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微针刀疗法这一新技术是胡医师十多年来认真学习、钻研针灸学后的创新成果。他在中国九针基础上结合现代各种针刀技术,研制了新型圆利针具和超微针刀,在针灸经络理论基础上结合人体解剖学等知识,探索、总结出了超微针刀、新圆利针疗法和一系列新的学术观点,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其次,胡医师的新针具为针刀系列的安全使用探索了一条 新途径。胡医师的新疗法适应证范围大、安全有效、易学易教、便于推广,深受医师和民众欢迎。
本书是一部治疗软组织损伤浅筋膜松解的特效医疗方法的专著。作者通过分析引起患者疼痛的姿势或动作中的参与肌肉来确定其中受损的肌肉软组织,采用超微针刀松解,运用四大理论(杠杆理论、弓弦理论、拉杆理论、链条理论)将深层的病提到浅层松解,将危险部位的病症提到安全部位松解。进刀深度不超过1cm,一般常规深度为02~05cm,使针刀松解达到无风险。因其进刀深度浅,作者发明了超微针刀枪,使针刀医疗变得更加简单,极大地达到了减痛的目的。超微针刀疗法疗效立竿见影、当面见效,不用麻药和激素,是真正的绿色疗法。
根据以上原则我们首先分析腰椎的动作:腰椎因没有肋骨的牵制,活动范围较大,但同时其支持的系统主要靠肌肉软组织支撑,容易导致肌肉软组织劳损。根据其运动方向有三个运动轴,即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左、右旋转。下面分析每个活动轴最易损伤的软组织。
(1)前屈动作(即弯腰的动作,正常人的腰部前屈范围为90°):此时腰椎的上部相对稳定,主要的弯屈动作在下腰部,以腰骶部最为明显,所以该弯腰的动作最易引起腰骶三角区(即腰椎、骶椎和髂嵴后部形成的夹角称腰骶三角区)所在的软组织形成劳损;后伸动作(即仰腰的动作,正常人的腰椎后伸活动范围为30°)此时下部腰椎相对稳定,主要引起弯曲为上部腰椎的动作,以腰肋三角区(腰椎与肋骨形成的夹角称腰肋三角)所在的软组织易形成劳损。
(2)左、右侧弯动作:正常人腰椎左、右侧弯活动范围为20°,腰椎在做左右侧弯时,腰部两侧的软组织被牵拉,一般侧方软组织的肌筋膜附着在腰椎的横突上,而腰椎横突以第三腰椎的横突最长(也有变异的如第四腰椎横突最长)。最长的横突上附着的肌肉最多,应力也最大,加之因其最长与周围软组织形成摩擦的机会最多,也是最易劳损的部位,所以左、右侧弯动作最易损伤的为第三腰椎横突。
(3)左右旋转动作:正常腰椎左、右旋转的活动范围为30°。腰椎的左右旋转动作,也就是日常生活中的翻身动作,其参与肌肉为腹内、外斜肌,腹内斜肌肌块大、肌力强,腹外斜肌的肌块小、肌力弱。在同一动作中,最易劳损的肌肉自然是腹外斜肌,另外在腰椎椎体的前侧方,也有块肌肉为腰大肌,当其劳损痉挛时也会牵制腰椎的翻身即左、右旋转的动作,所以腰椎左、右旋转动作受限时应考虑腹外斜肌损伤和腰大肌损伤。另外腰骶三角区也会导致翻身困难,在临床诊疗时要加以区别、灵活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