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打开《黄帝内经》之门:《内经知要》阐释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3216265
  • 作      者:
    王道瑞主编
  • 出 版 社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内容介绍
  《打开<黄帝内经>之门:<内经知要>阐释》问世于战国、秦汉之际,非一时一人之作,内容博大精深,它标志着中国医药学理论体系之形成和确立。自晋以降,对其研究者夥夥,著述颇丰。概而言之,一是全面注释研究者,二是分类注释研究者,三是专题发挥者。催分类注释研究中有一类是撮要注释研究者,《打开<黄帝内经>之门:<内经知要>阐释》即采用撮要注释,究中之一善本明代李中梓先生所撰《内经知要》为蓝本,对其中所选经文进行补充和删减,以补为主,删者寥寥。《打开<黄帝内经>之门:<内经知要>阐释》所选录《黄帝内经》经文悉谓之“原文”,是在李氏《内经知要》基础上,对其分类和内容顺序进行了调整,即并“色诊”“脉诊”为“诊法”,分类为道生、阴阳、藏象、经络、诊法、治则、病能七章。《打开<黄帝内经>之门:<内经知要>阐释》“注释”乃集历代注家之长;“语译”以直译和医理相结合,务使文理、医理皆通,以便于初学者理解经文;各章末设有“小结”,对本章主要内容系统概括和总结,并承前启后,将在《黄帝内经》理论指导下后世医学的发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是书问世,意在播扬《黄帝内经》之学,以裨益有志于中医者。
展开
精彩书摘
  [4]神明之府:《淮南子·泰族训》云:“其生物也,莫见其所长养而物长;其杀物也,莫见其所伤而物亡,此之谓神明。”吴岜注曰:“阴阳不测之谓神,神之昭昭谓之明。”张景岳注曰:“神,变化不测也;明,三光著象也。”(三光:《白虎通》云:“天有三光,日月星。”)即悉指事物之变化生杀,非随人之意志而转移,事物运动变化内在力量,称之为神明。府:聚物、居住之处所。李中梓注曰:“变化之流行,皆从此出也。”即指神明出于阴阳,故阴阳为神明之府。
  [5]治病必求于本:本,即指阴阳。吴崑注曰:“天地万物,变化生杀而神明者,皆本于阴阳,则阴阳为病之本可知,故治病必求其本,或本于阴,或本于阳,必求其故而施治也。”张志聪注曰:“本者,本于阴阳也。人之藏府气血,表里上下,皆本乎阴阳,而外淫之风寒暑湿,四时五行,亦总属阴阳二气。至于治病之气味,用针之左右,诊别色诊,引越高下,皆不出乎阴阳之理。故曰治病必求其本,谓求其病之本于阳邪本于阴邪也,求其病之在阳分、阴分、气分、血分也。审其汤药之宜,用气之升,味之降,温之补,苦之泄也。此篇论治道当取法乎阴阳,故首提曰治病必求于本。”
  [6]积阳为天,积阴为地:积,聚集之意。阳气清轻,轻清者上升,故积阳为天;阴气重浊,重浊者下降,故积阴为地。马莳注日:“故天位乎上,乃阳气之所积也;地位乎下,乃阴气之所积也。”古人认识到(地球)天地由不同物质积聚而成,这是唯物辩证法思想,是科学的认识论,这种不同的物质以阴阳别之,诚难能可贵也。
  [7]阳生阴长,阳杀阴藏:指年之四时,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四季暑往寒来之阴阳变化。张景岳注曰:“此即四象之义,阳生阴长,言阳中之阴阳也;阳杀阴藏,言阴中之阴阳也。盖阳不能独立,必得阴而成,如发生赖于阳和,而长养由于雨露,是阳生阴长也;阴不能自专,必因阳而后行,如闭藏因于寒冽,而肃杀出乎风霜,是阳杀阴藏也。此于对待之中,而复有互藏之道,所谓独阳不升,独阴不成也。”张志聪概之曰:“春夏者,天之阴阳也,故主阳生阴长;秋冬者,地之阴阳也,故主阳杀阴藏。”后世医家深悟其理,施治于临证,创出阳生阴长之代表剂“当归补血汤”,阳杀阴藏之代表剂“大补阴丸”,垂用迄今而不衰。
  [8]阳化气,阴成形:马莳注曰:“阳化万物之气,而吾人之气由阳化之;阴成万物之形,而吾人之形由阴成之。”张景岳注日:“阳动散,故化气;阴静而凝,故成形。”气与形是物质存在的两种状态,分属于阴阳,气为阳,形为阴。人体之气,谓之阳气;人体之精、血、津液为有形物质,谓之阴精。
  [9]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张景岳注日:“阴阳寒热,乃阴阳之正气。寒极生热,阴变为阳也;热极生寒,阳变为阴也。邵子日:‘动之始则阳生,动之极则阴生;静之始则柔生,静之极则刚生,此《周易》老变而少不变之义。’如人之伤于寒则病为热,本寒而变热,内热已极而反寒傈,本热而变寒也。故阴阳之理,极则必变。”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道生
上古天真论(节选)
四气调神大论(节选)
阴阳应象大论(节选)
刺法论(节选)

第二章 阴阳
阴阳应象大论(节选)
金匮真言论(节选)
生气通天论(节选)
五常政大论(节选)

第三章 藏象
金匮真言论(节选)
阴阳应象大论(节选)
灵兰秘典论(节选)
六节藏象论(节选)
五藏生成篇(节选)
本输篇(节选)
经脉别论(节选)
水热穴论(节选)
本神篇(节选)
决气篇(节选)
营卫生会篇(节选)
邪客篇(节选)
五味篇(节选)
上古天真论(节选)
五藏别论(节选)
玉机真藏论(节选)
五运行大论(节选)

第四章 经络
经脉篇(节选)
逆顺肥瘦篇(节选)
骨空论(节选)
脉度篇(节选)
海论(节选)
血气形志篇(节选)

第五章 诊法
脉要精微论(节选)
五色篇(节选)
五藏生成篇(节选)
五阅五使篇(节选)
刺热篇(节选)
论疾诊尺篇(节选)
经脉篇(节选)
经脉别论(节选)
三部九候论(节选)
疏五过论(节选)
征四失论(节选)
禁服篇(节选)
平人气象论(节选)
玉机真藏论(节选)
根结篇(节选)
大奇论(节选)
方盛衰论(节选)
邪气藏府病形篇(节选)
阴阳别论(节选)

第六章 治则
四气调神大论(节选)
八正神明论(节选)
阴阳应象大论(节选)
标本病传论(节选)
……
第七章 病能
索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