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期的西太后慈禧在今日老百姓当中的口碑可不怎么样。但是,“葡萄常”家的先人们不会把她当作反面角色。这个垂帘听政、权倾朝野的叶赫那拉氏,尽管做了很多对不起中华民族的事,但是对于料器艺人韩其哈日布来说,可是天大的恩人。“老佛爷”让韩其哈日布从一文不名的穷小子变成了京城上下人人羡慕的“天义常”的掌门人。特别是居住在花市大街的手艺人,人人都说韩其哈日布是哪辈子烧了高香,让这天大的好事落在了他的头上。一、泥丸带术的好运
韩其哈日布是蒙古族,正蓝旗人,母亲名叫富贵。韩其哈日布与母亲相依为命,居住在城南花市一带。富贵曾是蒙古公主的侍女,随公主入选进宫而来到北京,由公主做主,嫁给正蓝旗的一位旗兵。富贵心灵手巧,总是喜欢做点小手工。蒙古族姑娘没有习作女红的习惯,但是她迷恋上了手工艺术。闲来无事时,就用泥土为原料,做个泥人、小动物或是花草之类的玩意儿。如果搁在今天,富贵或许就成为出色的雕塑家了。富贵的少女时代是在蒙古草原度过的,草原上没有葡萄这类水果,富贵来到北京后看到水灵灵的葡萄尤为喜爱,因而手中的泥丸就常常捏成葡萄的形状。
韩其哈日布继承了母亲富贵的遗传基因,从小就喜欢和泥玩,那个时候孩子的玩具大约也是少得可怜,让聪明的少年韩其哈日布更别无选择地在和泥中寻找乐趣了。然而他怎么也没有想到,这个小小的手工本事居然成就了日后他们家族的重要生计,并绵延了上百年。
后来,富贵和儿子韩其哈日布相依为命,在崇文门附近住。靠什么生活呢?富贵的手艺这时成了娘儿俩谋生的本钱。
按照母亲的吩咐,韩其哈日布从城外破败的砖窑里挖出一些泥土,带回家里。母亲将土和成泥,摔成坯,然后做成一个个泥葫芦、泥娃娃。然而,富贵做得最多的,也是富贵最拿手的,是泥葡萄。她钟情于葡萄,但她心里清楚,葡萄是十分珍稀的水果,是当时王公大臣才能够吃得到的东西,寻常百姓人家,只有看看的份儿,哪有吃的福分呢!吃不着葡萄才说葡萄是酸的呢!那么,泥做的葡萄会不会受关注,会不会卖个好价钱呢?富贵决心试一试。她先将泥丸揉捏成葡萄珠,然后找了一些细篾儿,把葡萄珠穿成串,就像刚刚摘下的葡萄一嘟噜一嘟噜的,泥土的颜色和真葡萄还相差甚远,韩其哈日布又到染铺买了些染料,给泥葡萄涂上红的、紫的颜色,就有了一点儿真葡萄的模样和韵味。韩其哈日布拿着这些泥葡萄到了花市大街,心里是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的,有买主吗?他的心里也没有底呀。不承想,这泥葡萄在世面上一露,三下五除二,没有半天工夫,卖没了。韩其哈日布回到家里,将卖泥葡萄得来的钱放到了母亲面前。富贵十分激动,老天爷饿不死瞎家雀儿,得,往后咱娘儿俩就做这个了。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