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民族艺术设计概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02066035
  • 作      者:
    苗延荣著
  • 出 版 社 :
    人民美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编辑推荐
  中国民族艺术设计逐步形成了一些具有自身特色的规律,并由历代思想家、艺术家总结提炼出一系列应予遵循的基本原则。这些基本原则不但在中国民族艺术设计的历史进程中发挥过重要作用,而且对于现代中国民族艺术设计的发展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
作者简介
  苗延荣,1956年出生,1982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现为天津理工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曾任天津轻工业学院艺术设计系副主任、天津理工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现任天津理工大学艺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天津市美术家协会理事,教育部高等学校设计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近=年来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全国艺术科学规划课题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6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编著出版了大学本科教材《中国民族艺术设计》,并有多件作品参加国家级、省部级和国际学术交流展。
展开
内容介绍
  设计是人类特有的创造性活动。人类的艺术设计活动,是在一个动态的环境中进行的。在不断适应这个动态环境的过程中,人的主观能动性与所处环境中的各种因素相互影响,从而促进了艺术设计的发展,也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在民族艺术设计的发展历程中,中国的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外来文明的融入等诸多因素都曾产生过重要的影响。
展开
精彩书摘
  五、“有法”与“无法”的辨证关系
  “有法”与“无法”的对立统一关系,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和艺术家十分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其实质是如何对待艺术创作的法度、规矩以及艺术创作要不要有创造性的问题。
  首先,中国古代思想家充分肯定法度、规矩的重要性。春秋战国之际的思想家墨子在谈到百工制器要遵照一定的法度时,就曾得出了“故百工从事,皆有法所度”①的结论。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孟子也曾明确指出:“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②战国末期哲学家韩非也认为:“欲成方圆而随其规矩,则万事之功形矣。而万物莫不有规矩……圣人尽随于万物之规矩。”③这里所谓的“规矩”已不单纯是指用于画方形和圆形的工具,而是扩展到“万物莫不有规矩”,强调要“尽随于万物之规矩”。
  中国古代哲学家和艺术家一方面强调“有法”,主张艺术创作要“入乎规矩之中”;另一方面又更强调“无法”,提倡“能出于规矩之外”,充分发挥艺术家的创造性。例如,清朝重臣、堪称清代中期诗坛领袖的沈德潜就曾针对诗歌创作的“无法”与“有法”问题阐明了自己的观点,他说:
  诗贵性情,亦须论法。乱杂而无章,非诗也。然所谓法
  者,行所不得不行,止所不得不止,而起伏照应,承接转换,
  自神明变化于其中,若淀定此处应如何,彼处应如何,不以意运
  法,转以意从法,则死法矣。
  在沈德潜看来,诗歌创作亦须“有法”,否则“乱杂而无章,非诗也”;然而对于所谓的作诗之“法”,也只能是“行所不得不行,止所不得不止”,决不能死板地规定“此处应如何,彼处应如何”,否则就是“死法”。沈德潜主张“以意运法”,反对“以意从法”,亦即要在“运法”的过程中掌握主动权,使“法为我用”;而不要过度“从法”,成为“法”的奴隶。沈德潜在这里所讲的“以意运法”,实际上就是南宋诗人吕本中所主张的“活法”:“所谓活法者,规矩备具,而能出于规矩之外;变化不测,而亦不背于规矩也。是道也,盖有定法而无定法,无定法而有定法。”⑤而要做到“以意运法”,则必须“先从法入,后从法出”①,首先深入学习熟练掌握艺术的法度、规矩,然后才能“出于规矩之外”,进入主动、灵活“运法”的自由王国。苏轼在《书吴道子画后》一文中写到:“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明确指出艺术创作的“新意”不是来自法度之外,而是出于法度之中。艺术的法度,既对创作自由施以必要的约束,又为创作自由提供了一定的空间。所谓“无法”,决不是不要法度,而是要将法度完全内化为创作主体的自由。只有创造性地运用法度,才能“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创作出富有新意的艺术作品。上述观点虽然大多是就诗画创作而言,但是对于其他艺术创作过程也同样具有指导意义。
  “有法”与“无法”的关系问题,在中国民族艺术设计的发展历程中同样是一个倍受关注的议题。例如,中国古典园林设计就主张“有法”与“无法”的统一。“造园有法,但亦无法,有法是规则,无法是创造。无法中有法,有法中无成法、死法。”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中国民族艺术设计与中国传统哲学
第一节 影响民族艺术设计的两个重要学说
一、天人合一说及其影响
1.天人合一说
2.天人合一说对民族艺术设计的影响
二、阴阳五行说及其影响
1.阴阳五行说
2.阴阳五行说对民族艺术设计的影响
第二节 “中和”思想与民族艺术设计
一、“中”与“和”
二、“中和”思想对民族艺术设计的影响
第三节 民族艺术设计中常见的辨证关系
一、“文”与“质”的辨证关系
二、“虚”与“实”的辨证关系
三、“动”与“静”的辨证关系
四、“形”与“神”的辨证关系
五、“有法”与“无法”的辨证关系

第二章 中国民族艺术设计与中国传统美学
第一节 “自然至美”的审美观及其影响
一、“自然至美”的审美观
二、“自然至美”思想对民族艺术设计的影响
第二节 “气韵生动”命题及其影响
一、气韵生动
二、“气韵生动”在民族艺术设计中的体现
第三节 “艺术意境”概念及其影响
一、艺术意境
二、“艺术意境”概念在民族艺术设计中的运用

第三章 中国民族艺术设计遵循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 “用宜其人”的人本原则
一、“用宜其人”,坚持以人为本
二、典型设计案例分析
1.明代圈椅的造型与结构设计
2.扁壶形态与结构设计
第二节 “制器尚用”的适用原则
一、“制器尚用”,“以适用为本”
二、典型设计案例分析
1.尖底陶瓶的适用性设计
2.倒注壶注水方式的适用性设计
3.熏香球内部结构的适用性设计
第三节 “物惟求新”的创新原则
一、“物惟求新”,传承与创新相统一
二、典型设计案例分析
1.中国文化遗产标志设计
2.黄鹤楼的重建设计
3.北京奥运会火炬的创造性设计
第四节 “取不过度”的生态环保原则
一、“取不过度”,保护生态环境
二、典型设计案例分析
1.省油灯
2.具有烟炱处理功能的汉代青铜灯具
第五节 “必与时宜”的因时制宜原则
第六节 “因地制宜”原则
第七节 “崇俭”“节用”原则

第四章 中国民族艺术设计元素
第一节 民族艺术设计常用的传统文化符号
一、常用汉字符号
1.福
2.喜
3.寿
二、神异动物类符号
1.龙
2.凤
3.麒麟
4.四神
三、常见动物类符号
1.鱼
2.蝙蝠
3.喜鹊
4.蝴蝶
5.鸳鸯
6.鹤
7.羊
8.鹿
9.马
10.虎
11.狮
四、常见植物类符号
1.植物纹样中的常见植物类型
(1)莲
(2)牡丹
(3)梅
(4)兰
(5)竹
(6)菊
(7)桃
(8)松
(9)葫芦
2.植物纹样的常见构成形式
(1)团花纹
(2)折枝纹
(3)缠枝纹
(4)卷草纹
(5)“喜相逢”形式
(6)米字格形式
(7)九宫格形式
五、常见图形类符号
1.几何纹样
(1)圆点纹
(2)线状纹
(3)圆圈纹
(4)三角纹
(5)方格纹
(6)菱形纹
2.回纹
3.方胜纹
4.卍字纹
5.八卦纹
6.铜钱纹
7.盘长纹
8.如意纹
9.云纹
(1)卷云纹
(2)云气纹
(3)流云纹
(4)朵云纹
(5)如意云纹
(6)叠云纹
第二节 民族艺术设计常用的传统艺术元素
一、中国绘画艺术
二、中国书法艺术
三、中国篆刻艺术
第三节 民族艺术设计常用的民间艺术元素
一、剪纸艺术
二、灯彩艺术
三、年画艺术
四、脸谱艺术
第四节 民族艺术设计中常用的传统装饰雕塑
一、传统装饰石雕
二、传统装饰砖雕
三、传统装饰木雕
1.建筑装饰木雕
2.家具装饰木雕

第五章 民族艺术设计与中国传统色彩文化
第一节 基于“五行”说的传统色彩文化
一、基于“五行”说的传统色彩观
二、基于“五色”观的传统色彩体系
第二节 传统色彩文化的影响因素
一、自然环境
二、宗教信仰
三、政治因素
四、民族习俗
五、文化交流

第六章 民族艺术设计与促其发展的主要因素
第一节 民族艺术设计与科学技术进步
第二节 民族艺术设计与经济社会发展
第三节 民族艺术设计与民族文化交流
第四节 民族艺术设计与社会生活方式
第五节 民族艺术设计与社会政治环境
第六节 民族艺术设计与外来文化影响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