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汉书》仅有这么两句简短的记载,至于这位曹姓女子的详细身份,我们已经无从得知了。但不管怎么说,刘邦在与吕雉结婚之前已经有了一位非婚生的儿子刘肥。
史书没有关于刘肥出生时间的记载。如上文所推,刘邦与吕雉大婚时的年龄在42岁至45岁之间,那么他多大有了刘肥呢?史书无载。我们有三条证据说明刘肥应当出生于刘邦30岁之前。
第一,刘肥是刘邦八子中第一位受封诸侯王的儿子。
高祖五年(前202)刘邦称帝。第二年(高祖六年,前201),刘邦认为秦帝国灭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只有死敌,没有死党。所以,大封同姓王为死党,以稳定天下。但此时自己的儿子或未出生,或年龄太小,加之刘邦兄弟也少。于是,将原楚王韩信的楚地一分为二,以淮东五十三县封堂兄刘贾为荆王,以薛郡、东海、彭城三十六县封弟弟刘交为楚王,以云中、雁门、代郡五十三县封二哥刘喜为代王(帝以天下初定,子幼,昆弟少,惩秦孤立而亡,欲大封同姓以填抚天下。春,正月,丙午,分楚王信地为二国:以淮东五十三县立从兄将军贾为荆王,以薛郡、东海、彭城三十六县立弟文信君交为楚王。壬子,以云中、雁门、代郡五十三县立兄宜信侯喜为代王。《资治通鉴》卷十一)。韩王信是楚汉战争所封,但韩王信所处的位置是军事要地,北面紧邻巩县、洛阳,南面靠近南阳,东面接壤淮阳。这种军事要地让韩王信驻守实在令人不放心,所以,刘邦将太原郡附近三十一县划成新的韩国,迁韩王信至晋阳,对付匈奴去吧(上以韩王信材武,所王北近巩、洛,南迫宛、叶,东有淮阳,皆天下劲兵处;乃以太原郡三十一县为韩国,徙韩王信王太原以北,备御胡,都晋阳。《资治通鉴》卷十一)。这次分封最浓墨重彩的一笔是刘邦拿出胶东、胶西、临□、济北、博阳、城阳等六郡之地七十三县建立了一个庞大的齐国,立庶长子刘肥为齐王,而且,通令全国,凡是会说齐国方言的黎民百姓一律要返回齐国(以胶东、胶西、临蓄、济北、博阳、城阳郡七十三县立微时外妇之子肥为齐王,诸民能齐言者皆以与齐。《资治通鉴》卷十一)。分封刘肥的封地是刘邦将齐王韩信改封为楚王后腾出来的齐地。
高祖六年分封诸侯王,荆王刘贾、楚王刘交、代王刘喜、齐王刘肥都是新封的刘姓同姓王,属于“暴发户”。韩王信是楚汉战争时期刘邦封的诸侯王,这次成了唯一的“拆迁户”。
刘邦这次分封,所有受封者得到的都是封地,但齐王刘肥却得了两件宝:一是封地,二是政策(诸民能齐言者皆以与齐)。此次所封四位刘姓诸侯王个个都有封地,但是,给了封地又给政策的只有刘肥一人。
秦末大起义和四年的楚汉战争使天下不少人因战乱离开故土,齐地百姓迁居他乡的人非常多。刘邦为了壮大齐王刘肥的力量,命令天下会讲齐地方言的人都迁回齐地居住。齐王刘肥的封地已经非常大了,下辖六郡七十三县,所缺的只有人口。有了“诸民能齐言者皆以与齐”这项政策,从齐地流亡他乡的齐人则必须返回齐地,这对刘肥非常有利。因为,人口的增加就意味着赋税、兵员的增加。
这是非常破例的一道皇命,我们没有在史书中看到过类似的皇命,同时这也是一项独一无二的政策。
刘邦第一次分封的四位刘姓诸侯王中,只有齐王刘肥是自己的儿子,刘邦的其他儿子在高祖六年均未受封,即使是刘邦最宠爱的赵王刘如意在此次受封时亦不在其列。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来看看刘邦八个儿子的出生时间。
庶长子刘肥出生在刘邦微时,具体时间不详,下文有推测。
嫡长子刘盈出生在秦始皇三十六年(前211年)。
皇三子赵王刘如意当出生在楚汉战争时期。因为其母戚夫人是在刘邦受封汉王后来到刘邦身边的。
……
展开